莞香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晨微凉。2019年11月14日,我校四年级全体师生走出校园,来到了景色秀丽、独具特色的粤晖园,在山环水绕中感受建筑的奥秘,在实践中体会莞草编织的传统技艺。
研学,我们有备而来
11月13日下午,我们在阶梯二室开展了研学的导学活动。来自道滘文化馆的叶老师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非物质文化”的类型,同学们积极参与问答环节,对“非物质文化”这一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叶老师对“东莞三宝”之一“莞草”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莞草一直和东莞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莞草的编制技艺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莞草编织品甚至远销海外。

道滘文化馆叶老师介绍莞草历史
粤晖园的讲解员也来到了我们身边,为同学们讲解粤晖园的建筑特色和景点布局。

粤晖园的讲解员介绍粤晖园

同学们积极参与问答
为了同学们能更好地参与“走出校园,探寻传统文化”主题研学活动,老师们还精心挑选了阅读书单及视频,让同学们阅读浏览,从多方位了解岭南文化的魅力。

导学课前的学习
建筑,别有韵味是岭南
11月14日清晨,迎着融暖的朝阳,我们在学校举行了一个简单而隆重的启动仪式后,大家出发前往位于道滘镇的粤晖园。粤晖园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之一,以岭南文化为主题,集岭南古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雕刻艺术、戏曲艺术、珍藏艺术于一体,正是“一花一草一世界,一墙一砖一文化”。
走进正门同学们就被气势磅礴的“百蝠晖春”浮雕所吸引,正门两侧厢房由长廊与正殿相连接,围成一个宽敞的门前广场,厢房的雀顶、额枋用旋子彩绘装饰。小溪环绕的蘩文馆是园中的主体建筑,为岭南仿古楼阁,收藏有众多岭南文化艺术品。同学们在锦鲤池旁鼓掌引鲤,穿过长廊就来到了五元坊,拾级而上,两侧对联映入眼帘。来到瀑布流泉的“紫烟涯”,其名引自“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左侧国学文化长廊中的历史人物让同学们津津乐道。亭台楼榭,曲廊水桥,把岭南文化彰显得淋漓尽致,身处其中,是岭南文化的探寻,是课堂的延伸,同学们浸润于岭南文化的气韵之中,感叹“岭南建筑”的独具特色。

谭萍级长作动员讲话

授旗仪式

迎着朝阳出发


“百蝠晖春”浮雕

观蘩文馆的艺术收藏品

鼓掌引锦鲤

朝拜孔子庙

参观五元坊


漫游国学文化长廊
莞草,传递着传统文化的温暖
11月14日下午,我们在园中迎来了特殊的客人——莞草。莞草是“东莞三宝”之一,其余分别是莞香、莞盐。在生活条件艰苦的年代,莞草不仅可以成为薪火材料,还可以编作草席,改善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莞草慢慢退出了人们的生活舞台,但是人们却用更加永恒的方式让它流传至今。
道滘文化馆的叶老师带来了五位莞草编织技艺传承人,为同学们示范如何将莞草与书签相结合,制作精美且有特色的莞草书签。同学们小组合作,为了编好莞草,先学编织手链的手法,然后小心翼翼地将不同颜色的莞草编织好和书签合为一体。一份份精美的莞草书签,传递的是传统文化的温暖,大自然的馈赠于我们是幸福的。



练习编织

看看我编的怎么样?


我一人可以帮俩

编得真好看!



学习莞草编织
研学追踪
研学结束后,各班级在班内组织同学们进行了研学的感悟分享,一份份精美的手抄报展示着同学们满满的收获,字里行间透露着孩子们在实践中的发现。

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手抄报


研学手抄报
走出校园,探寻家乡的传统文化,了解我们身边的岭南建筑,让我们停下脚步,慢欣赏,感受美;深研究,感悟美。在探索中,我们学会思考、沟通和合作, 成长就这样悄然发生。
研学活动,延伸的课堂——学习,我们一直在路上!

四年级研学大合照






撰稿:刘 青
审稿:谭 萍、郭雪梅
编辑:陈钰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