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300元3小时_400元2小时快餐联系方式_400元2小时快餐联系方式

一场跨越时空的民俗文化之旅——东莞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六年级语文“家乡民俗汇”项目式学习

发布日期:2022-05-15来源: 作者: 点击数: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文化象征。我国是一个民俗文化大国,民俗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蕴藏量十分丰富,可谓是东方文明的宝库。

149C0

阅读分享会

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民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践行莞外“活动育人”的教育理念,小学部六年级语文备课组精心设计了“家乡民俗汇”项目式学习活动,以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的名家民俗名篇为支点,引导学生开启对家乡民俗历史的探究、民俗资料的收集整理,指导学生用绘画、摄影、写作、演讲等各种方式对家乡独特的民俗进行分享宣传。

本次语文“家乡民俗汇”项目式学习得到了小学部陈彩虹副校长王金发副主任等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校给每个班级购买了四套《名家笔下的老城市》丛书,这些城市里有孩子们的家乡,也有旅游过或者向往的城市。疫情拘禁了大家的脚步,脚丈量不到的地方,书和文字却可以带领孩子们欣然抵达。一本本书、一座座老城市,就像一扇扇任意的门,想去哪里,都由孩子们自己决定。同学们或手抄报,或写作,或书法展示,或班级演讲……在不断的学习感悟、交流碰撞中探究自己感兴趣的民俗文化。

一场跨越时空的民俗文化之旅在六年级语文课堂中步步推进,历经四个多月的时间,传承民俗文化的种子也悄然在学生心间生长。

5月12日下午,莞外小学部六年级用现场比赛和班级同步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在阶梯二室隆重举行 “家乡民俗汇”宣传演讲决赛,每班推荐出最优秀的“民俗宣传员”参赛全体六年级老师参与本次活动陈校长王主任语文科组长王成莲老师以及各班指导老师亲临现场观摩助阵。另外,本次比赛别出心裁,让六名班级学生代表担任评委,更充分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

DA92

比赛现场

E029

线上直播

十六位选手大放异彩,他们化身为民俗文化宣讲人,对家乡的民风民俗娓娓道来,选手们从历史渊源、民俗发展、趣味故事等角度介绍民风民俗,并熟练运用语文课堂所学,充分调动了观众们的视觉、听觉、味觉等所有感官,绘声绘色的宣讲让师生们如临其境,深深感受到了祖国民俗文化的魅力和珍贵。

D64D

(图为1号选手  陈煜心)

1号选手陈煜心同学向大家介绍东莞赛龙舟他从东莞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入手,介绍龙舟的特点,深入浅出地分享赛龙舟的文化内涵,呈现了东莞赛龙舟的热闹非凡。

DC82

(图为2号选手  钟森晔)

2号选手钟森晔同学绘声绘色地介绍广东行花街、舞醒狮、派利是等春节习俗,还与观众们分享了地地道道的新春美食,如年糕、糖环、汤圆、盆菜、鸡和鱼等,真令人垂涎三尺。

F403

(图为3号选手 谭著)

3号选手谭著同学的老家是海滨城市——湛江。他饶有趣味地介绍老家的新春风俗。其中最有趣的当属祭祖和游神了,这无不凸显湛江民风的淳朴。

F4DA

(图为4号选手 李欣恬)

李欣恬同学从家乡简介、历史发展、习俗了解和活动流程这四个方面介绍湘中风俗——赛鞭炮。她表示,虽然家乡赛鞭炮的习俗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而逐渐淡化,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和向往一直都在。

C572

(图为5号选手 王梓苧)

王梓苧同学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她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家乡的开斋节了。她结合自己的真实体验,向大家介绍了开斋节的盛大场面。炸撒子、油香、课课、花花等富有回族风味的传统美食更是吸引人。

E235

(图为6号选手 吴妍孜)

来自梅州丰顺的吴妍孜同学向大家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浦寨火龙。她娓娓道来,诉说着烧火龙的传说,绘声绘色地讲述烧火龙的全过程。金龙出洞、龙喷烟火、鱼吐飞星、火花四溢,将丰顺的元宵佳节推向高潮。

CDC5

(图为7号选手 谭周知)

兴起于汉朝时期的舞狮发展至今,广为人知。7号选手谭周知同学着重介绍舞狮的起源、独特外形和舞法,并通过舞狮表演展现东莞舞狮文化的无穷魅力。

A5A8

(图为8号选手 骆云灏)

8号选手骆云灏同学一提到自己家乡的春节便眉飞色舞。洪湖的春节热闹非凡,串门拜年,喜气洋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用粉脆的洪湖莲藕加上鲜美的筒子骨,煲出浮着一层油泡的腊八汤,光是听就能让人咽三口唾沫了。

CB9D

(图为9号选手 林聪哲)

9号选手林聪哲同学兴致勃勃地介绍着张灯结彩的元宵灯会,他善用语言技巧,讲述着元宵灯会的悠久历史和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元宵故事,观众们听得津津有味。

B91F

(图为10号选手 谭周行)

作为一名地道的东莞人,10号选手谭周行同学最向往的新春风俗就要数放鞭炮了。他讲述着自己与爷爷的故事,从腊月二十八起,象征着喜庆、欢乐的鞭炮成了他们新春文化的一部分。

D943

(图为11号选手 陈露晶)

11号选手陈露晶同学向大家介绍永州人过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风俗——“端午吃鸭子”。陈露晶同学仿佛化身为一名美厨娘,把永州血鸭的制作过程介绍得清清楚楚。这样一道令永州人念念不忘的美食是永州人家乡的味道。

D3F2

(图为12号选手 张瀚林)

伴随着欢快的音乐,12号选手张瀚林同学闪亮登场,他有条不紊地介绍着陕西社火的发展、社会的表演形式和社火脸谱,让观众体验了一回火红热闹的陕西社火。

F9AA

(图为14号选手 黄梓睿)

自古以来,客家文化广受赞誉。客家,顾名思义为好客之家。作为一名客家妹子,黄梓睿同学娓娓道来,她从选米、洗米、蒸米、晾米、发酵等步骤介绍客家米酒的制作过程。客家米酒不仅香醇可口,还饱含着客家人对“孝悌”文化的重视。

BF67

(图为15号选手 邱舒睿)

身着壮族服饰的15号选手邱舒睿同学隆重登场,她佩戴壮族绣球,以实物展示的方式介绍壮族绣球的文化和制作流程。

BD6A

(图为16号选手 胡熙然)

16号选手胡熙然同学以一道道美味佳肴吸引着观众。公安的年夜饭、荆州鱼糕、珍珠丸子、香煎糍粑、豆豉扣肉……无不刺激着人们的味蕾。

B5B0

(图为17号选手 张予瞳)

长乐故事会兴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历史悠久,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予瞳同学图文并茂地介绍着长乐故事会的内容和流程。文化发展,薪火相传,扎根在群众土壤中的长乐故事会,将在一代代的传承中历久弥新。

在这次精彩绝伦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每一位参赛小选手展现出的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令人动容,每一位学生小评委认真投入、公平公正的工作令人惊叹,每一位循循善诱、默默付出的指导老师都值得点赞!

比赛接近尾声,六年级语文备课组长章榕榕老师肯定了选手们的表现,并对学生寄予了厚望。学生评委、现场观众和选手代表纷纷踊跃发言其中一位选手激动地说这次活动能否评奖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活动的一次次历练中成为了更优秀的自己,懂得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

DF2F

(图为章榕榕老师发言)

121F6

(图为学生代表分享)

小学部王金发副主任为本次活动作总结,他充分肯定了全课程项目式学习在莞外师生努力下,已经生根发芽,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学会学习,爱上学习,爱上生活。

F46F

(图为王金发副主任总结)

FE8D

(图为一等奖获得者)

一场跨越时空的民俗文化之旅,一次“家乡民俗汇”的交流分享,一颗热爱语文、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一定会根植在即将升入初中的孩子们心中!

DD86

(图为评委、选手与主持人合影)


撰稿:林娟玲吴春芳

稿:谭 萍、章榕榕

编辑:杨 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