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兮,百川归海。两校联动,脉络相连,两校师者齐聚,智慧的织锦交织,共奏教研之歌。
2023年9月20日,东莞外国语学校联合东城外国语学校举办了一次小学语文科组的联动教研活动,此次教研活动是围绕余柳老师的公开课《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而展开的。

(余柳老师执教公开课)
余柳老师以一堂别开生面的迁移课《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将思维可视化的创新方法应用于教学中。她通过图表数轴等工具,将数学思维与文学理解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旨和内涵,进而达到复述故事的教学目的。
此外,余老师还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文章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谭萍老师做微讲座)
随后,谭萍老师就此次公开课中运用的可视化工具进行详细阐述和解释,思维可视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通过使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学生可以更好地组织和表达他们的思维过程,他们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制作概念图或使用其他可视化工具,来展示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这样的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东外教师代表王梅老师评课)

(三年级代表谢念老师评课)
接下来,在场的老师们就此节公开课各抒己见,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和策略,探索如何更好地将思维可视化的方法应用于文学教学中。
发言的教师代表高度赞扬余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并表示这也是一次跨学科的融合,如果能够在把握好可视化工具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搭建好文章的框架结构,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促进文学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年级代表温子玲老师评课)

(六年级代表邓璐老师评课)
邓璐老师提到,在此次课堂中,余柳老师合理运用教学机智,响应刘良华教授兴发教学论中的号召,让站起来发言的孩子体面地坐下。教学过程中,结合肢体动作,对于文章大意进行判断正误,不仅舒展了学生的身体,还能调动学生全身心体会文章大意,为后文达到复述的教学目标打下了基础。

(莞外小学语文科组长王成莲老师作总结)
本次联动教研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东莞外国语学校和东城外国语学校的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体验。通过本次公开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还能够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口头表达能力。
未来,东莞外国语学校和东城外国语学校将继续深化联动教研活动,通过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两校还将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两校教师合影留念)
撰稿:邓璐
编辑:杨笛
初审:林娟玲、周颖
复审:谭萍、王成莲
终审:蔡俊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