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300元3小时_400元2小时快餐联系方式_400元2小时快餐联系方式

工作室研修 | 刘亚威名师工作室开展“《诗经》美学探索”教学研究活动

发布日期:2024-10-11来源: 作者: 点击数: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东莞外国语学校高中语文刘亚威名师工作室发起了一场以“发现《诗经》之美”为主题的教学研究活动,旨在深入挖掘高中语文《诗经》教学的创新路径,增强教师对这一古典文学经典的理解与教学技能。

本次活动于2024年9月27日举行,通过公开课展示、专家点评及教师研讨等多种形式,促进了教师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致力于提升学校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刘亚威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学员以及全体高中语文教师均积极参与了此次研讨。

在活动的高潮部分,蓝敏思老师与左昪老师分别呈现了以“《诗经》之美”为主题的教学交流课。

课例展示,花开两朵

蓝敏思老师选取《诗经·周南·芣苢》作为教学载体,引导学生领略古代劳动文化的独特魅力。她首先介绍了芣苢这种植物,并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四言诗的韵律美。通过细致的解读,蓝老师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歌中动词的巧妙运用,以及重章叠句在增强诗歌节奏感和深化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在拓展环节,蓝老师引导学生对比《十亩之间》与《芣苢》两首诗歌的异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热爱劳动、深情土地的理解。蓝老师的教学风格独特,讲解深入浅出,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9630

左昪老师则巧妙设计了以《诗经·邶风·静女》为原型的微电影拍摄情境,带领学生描述诗歌画面、理解诗歌内容,并引导学生以应试演员的身份揣摩人物形象。随后,左老师启发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补充细节来呈现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经过讨论,学生们认为可以通过称呼变化、主人公的动作转换、场景转移以及道具变化来展现主人公情感的发展历程。最后,左老师再次巧妙设计了拍摄姊妹篇《山有扶苏》的任务,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展现出了别具一格的教学风采。

321FF

DDDC

评课研讨,博采众长

刘亚威老师主持了本次研讨活动,她提到在《诗经》教学中,我们既要具备发现其美学价值的敏锐洞察力,也要拥有引领学生深入体验《诗经》之美的智慧与耐心。通过精心策划的教学环节,我们能够拉近学生与这部经典名著的距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吟诵《诗经》,从而深刻感悟到古典文化的独特魅力。

吕雪玲校长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两位老师营造出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学生们积极参与,深受启发。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老师们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在看到同伴的积极参与后,也纷纷效仿,形成了积极的学习循环。

华丽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程设计表示赞赏。她指出两位老师从文本出发,扎实有效地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同时注重诗歌的文体特点,通过反复吟诵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邓鹏斌老师强调,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都建立在语言应用的基础之上,并随着学生个体语言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发展。他认为,语文老师应该紧紧抓住语言这个核心,守住语文的根基,而语文教学的最根本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朗读和表达。

刘璐老师则认为,两位老师在深入理解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善于捕捉教学时机,使教学目标得以自然生成,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秋之美,在于成熟与收获;学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课因研而精,师因研而获,教因研而深。探寻语文教学规律,工作室以本次研修活动为契机,以名师示范为引领,眼中有光,脚下有路!

撰稿:王燕姗、蓝敏思、左昪

初审:刘亚威

复审:魏德才

终审:吕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