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8日上午,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全市高三数学教师在东莞外国语学校阶梯2室参加《东莞市高中数学学科新高考、新教材背景下二轮复习备考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活动内容有课堂观摩,评课交流,专家专题讲座等,深入探讨高考二轮复习中如何突破难点,如何把握高考新动向,为二轮复习指明方向,优化备考策略,提升复习质量。
一、教研讲堂成果展,学科教研品质升
本次活动由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数学教研员王进老师主持。

环节一:东莞市外国语学校接力课展示
首先,由东莞市外国语学校张志杰、夏俊东老师展示了《二轮复习立体几何中的建系》为主题的二轮复习单元教学专题课。两位老师同上一节课能较好地选择了二轮立体几何大题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教学,贯彻“复习回顾,交流分享,小结方法,运用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逐步和学生分析解题的困惑、瓶颈以及处理的方法,一起探讨方法的多样化并及时总结归纳,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两位老师的接力课,鲜活高效,给老师们很多教学教研上的启示。




环节二:王进老师作《从研讨课的构想到二轮复习教学范式的思考》的报告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数学教研员王进老师作了以《从研讨课的构想到二轮复习教学范式的思考》为题的报告。他从新课程新高考改革的顶层设计出发,说明新高考下的命题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为依据。从考试命题的路径说明命题基于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的事实,基于核心素养测试的评价框架,介绍评价框架的三个维度,着重讲解了第三个维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水平。王老师指出,针对二轮复习,要重视学生的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着,王老师对接力课进行评价并指出二轮复习应该讲什么,怎么讲。从这一节《二轮复习——立体几何中的建系》的选题、设计、实施过程出发,明确了学生的障碍点、生长点。本节课从学生的障碍点——建系出发,指出建系的关键就是寻找垂直,建系是沟通形与数的重要桥梁,有了建系才能谈下一步用向量法来求点的坐标、角度、距离等问题。关于怎么讲,他指出,首先要明确课堂的目标和重点,复习梳理解题策略,巩固一轮的复习成果,再让学生在熟悉、关联的情境中挖掘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在综合的情境中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型上,应该尝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横向强化中构建思维结构模型。教师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往往是从头到尾全流程讲一道题,但是解答的流程太过冗长,而学生的困难点也许只是其中的某一个,这样讲评的时候并不能针对薄弱的点进行强化。因此,可以考虑横向强化,即一节课只讲建系,下一节可以讲建系的优化,之后点的坐标的计算,还有法向量的求法和检验,以及各类求距离,夹角的类型,由浅入深,由简单情境到综合情境。


思维是有起点的,方法是有结构的,结构是有顺序的?;诖?,王老师分析了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的异同,并提醒广大高三老师二轮复习更注重应用解题策略和思维结构。这节接力课也体现出了王老师关于二轮复习教学范式的思考:聚焦难点、生长点,横向突破强化巩固,突出单元整体设计。接力课的模式体现出集体备课的智慧,并寄语广大老师应该在单元教学设计中实现合作共赢。
环节三:于涛老师作《素养导向的高考数学试题分析与复习备考策略》的报告

来自东莞中学的于涛老师介绍了新课程新高考改革顶层设计,分析了新高考命题导向,根据四套典型题目进行试题评价,指出试题从套路化到套路化思维系统,并通过丰富的微专题复习案例讲述二轮复习的实施过程,在最后还讲解了他关于复习备考的一些感受。
关于新课程新高考改革顶层设计,于涛老师阐述了高考试题的动向,由“以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从“学会”到“会学”,由“知识”到“能力”再到“素养”,由“训练”到“理解”再到“思维品质”。

新高考命题导向与试题评价这个环节过程中,于涛老师总结了命题导向的“三维立意”,“四反并重”,“五育并举”,高度概括了命题所体现的学生的能力要求,然后还针对高考试题热点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主干知识与非主干知识的变化,例如,突出了对三角恒等变换和三角函数性质的考查,在立体几何的考察方面也有变化,第一问没有固守平行与垂直,但是平行与垂直的考查依旧是一个重点。
针对高考试题导向分析,于老师总结了试题导向的这几个特征。第一,试题低起点、多层次、高落差。第二,试题注重概念的考查。第三,强调数学能力,突出创新能力。第四,紧扣教材内容,考试的内容都能在教材里找到出处。针对这些导向,于老师认为,应该落实每道解答题的第一问,强化作图、读图能力,贯穿数学思想方法,巩固教材阅读材料、*号内容、价值旁白等内容。
在“从套路化到套路化思维系统”环节中,于老师通过形象的比喻,将学生的学习过程比喻成“车-路-基”,比喻成蜘蛛织网的过程,建议教师要帮助学生织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路。通过平面向量的案例,由基本概念,运算,再到向量的几何特征进行了阐述。当然,针对数列的求通项求和,解三角形,概率求解,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等模块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在微专题复习教学案例的介绍过程中,于涛老师将一个个微专题进行拆解,思路清晰,操作性强,给广大老师一个很好的示范。
最后,于涛老师讲了他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简洁但是非常实用,也是广大教师的心声。他讲述了二轮复习时热点问题如何选编;讲述试卷评讲时应该讲什么,不讲什么;讲述如何分析问题的条件,对问题的理解;讲述了学生的答题策略,实用性和操作性都非常高。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本次研讨会,有课堂范式展示,也有专家点评,专家高屋建瓴的指导。全体参会老师定能以此次二轮复习研讨会为契机,向优秀学习,为二轮的高效复习助力,未来东莞数学高考质量再上新台阶。
撰稿:张志杰
编辑:杨笛
初审:王进
复审:龚建兵
终审:蔡俊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