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粤东西北地区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均衡发展,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深入开展教学改革,2022年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走进粤东西北教研帮扶活动”中学历史学科专场于12月13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顺利开展。
我校张悦老师作为东莞地区的唯一代表,在专场活动中作了主题为《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沉浸式剧本解谜书作业》的汇报展示。莞外初中历史教研团队的创新型作业设计与实践获得参会专家、嘉宾的高度赞赏和一致好评。莞外初中历史科组的全体成员当天全程在线观摩学习,积极参加了本次高端研修活动。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承办,广东省高中历史学科教研基地(东莞)协办。活动聚焦中学历史作业设计与实施,结合广东省各地市学校的实践经验,通过案例展示、主题汇报、专家点评、沙龙研讨、专家报告等方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传播作业设计新理念,助力双减政策下作业的减负增效,促进中学历史的教师专业成长。

12月13日上午,活动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历史教学论教研室主任郑林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赐成教授、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柴松方特级教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中学历史教研员陈家运老师、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历史教研员胡波老师、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历史学科教研员陶杨老师等历史教育名家分享作业设计智慧。全省各地教研员和相关骨干教师通过线上交流平台参与了本次活动。



《大作业观:主要内涵与实践路径》广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谢翌
12月13日下午,活动由广州大学教师教育指导中心主任谢翌教授作主题为《大作业观:主要内涵与实践路径》的专题讲座。谢翌教授通过大量具体案例展示了“大作业观”的内涵和实施路径;主张通过教材的高频词句、教材知识的内核等方面筛选大概念;倡导中学历史教师从探究性与创造性的学习化活动的角度来分析作业的本质。谢教授提醒教师们注意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需体现以“学生、学习、学会”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统整课前、课中、课后的作业,关注课程、教学、评价的联结,促进“课程-教学-评价”“学——教——评”的一致性。
慎思明辨,笃行致远。此次研修活动为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粤东西北地区乃至省内外教师们架起了一座学习和交流的桥梁。凝聚众校众人之长,彰显教育教学本色,让更多历史同仁领悟新课标下中学历史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的理念和实施方式,为后续的中学历史作业优化设计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与做法。
学习心得体会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标准初探》深圳科学高中 雷勇军
深圳科学高中历史科组长雷勇军老师作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标准初探》分享。雷老师将作业界定为教师根据一定教学目的布置给学生利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任务。从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出发,指出作业任务与课堂教学具有同等地位,强调两者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在解释作业设计的定义后,讲述了作业设计与有效作业设计的区别,提出“有效的作业设计”应该是以目标为引领,内容和结构为载体,以评价反馈为保障的立体构造形式。雷老师提出有效作业设计应该以课程视域为逻辑起点进行设计,讲述过程中把作业目标比喻为人的大脑、作业内容为血肉、作业结构为骨架,进行了深度分析,最终凝练出有效作业设计的“四个维度+15项要求”,即“415模式”。
雷勇军老师“415模式”的分享,紧靠新课程标准要求,对作业设计形成一套完整可借鉴的设计模式,给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在“有效”作业设计上提供了方向指引与评判标准。
——东莞外国语学校 叶晓峰

《基于核心素养的自主探究作业设计研究》华南师范大学附中 刘莉
华南师范大学附中的刘莉老师以课前演讲“探寻身边的历史”为例,展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自主探究作业设计研究》。刘老师先从作业的现状出发,从“双减”政策谈起,在减负增效的时代背景之下,创新作业的设计更为迫切。基于以上背景,刘老师从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实践模式以及中学历史高质量作业体系基本框架等角度对作业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优秀的作业设计需要适应新课改的方向,体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
在设计作业之初,刘老师先对高一的历史作业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进行个案分析。从调查数据呈现历史作业目前存在的局限性以及高中学生的作业需求,随后结合“做中学”、深度学习、行动研究以及默会知识论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
刘老师为学生制定了详细而具体的指导方案,学生根据作业要求从文物类、家乡人文地理、知识归纳、反思启示等方面进行探究。如文物类中学生会讲述古钱币、家谱等故事,家乡人文地理类中会分享螺蛳粉、民俗风情等内容。
通过一学期的尝试,“探寻身边的历史”激发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内在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拓展了学生的历史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构建起民主化的和谐历史课堂。
刘莉老师的作业设计以课前演讲为呈现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刘老师的讲述理论结合实际,丰富了一线教师关于探究性作业的理论知识。面对“双减”之下的全新教育背景,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钻研,优化作业设计,争取实现减负增效的美好愿景,实现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宗旨,使我们的作业能够让学生喜闻乐见且行之有益。
——东莞外国语学校何洁宜

《基于家国情怀的高中历史作业设计研究》佛山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 叶少珍
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叶少珍老师《基于家国情怀的高中历史作业设计研究》的分享以高中学生的历史习作为主要载体进行了作业设计的展示。一是从历史小论文的撰写分析,把学生小论文分类梳理,帮助学生形成对祖国和家乡的历史文化的尊重与认同。二是让学生围绕身边的故事中写作,如感受城市村落的变迁等,使学生学会收集历史资料,感受真实的历史。三是结合顺德区的乡土历史文化特色,引入乡土资源以补充统编教材课程,加深情感熏陶,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到历史叙述之中,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三是让学生进行历史调查,如调查历史古建筑、走访身边红色事迹等活动,利用打卡、思维导图等形式展示调查结果,来提高学生分析、运用思维的能力。四是进行跨学科融合研究,如参观博物馆等项目式研究,增强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叶少珍老师的分享,以创新多元的设计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了综合能力。本次分享有助于提升我们今后的历史作业设计水平。
——鲁丹丹

《双减背景下的历史大单元作业设计》深圳科学高中初中部 郝晓雪
深圳科学高中初中部郝晓雪老师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这一单元作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的特点,设计了一份特色作业:任选1915-1923年期间的著名演讲、杂志、大学、小说、绘画、工人运动等种类中的一个,搜集其中的2-3个典型代表,制作一份报纸。郝晓雪老师分享这项作业设计的目的包括落实核心素养、加强单元整体性理解、加强与跨学科间的联系三个方面。从学生作业的效果来看,既落实了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起到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系统以及与同时期八年级语文新闻写作教学相互配合的效果。
郝晓雪老师分享了学生上交的报纸作业的特点,一是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自己看过的热播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放了报纸的设计与制作中;二是与课本联系紧密,加强了学生对课本相关知识点的深化理解;三是对课外知识有所拓展;四是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知识;五是促进学生对历史进行深度思考。对作业中学生出现的对时间界定不清晰的原因和处理方法,郝老师也作了分析和总结。
郝晓雪老师的作业设计将报纸这一种重要的思想交流载体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充分的融合,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训,是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一种有效方式。作业设计方法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可以给广大历史教师有益的借鉴。
——东莞外国语学校初中历史科组 张宏杰
【《核心素养与作业设计》沙龙研讨】

北京师范大学郑林教授从作业目标、作业任务、作业时机、学生兴趣等方面探讨中学历史作业的设计策略,鼓励通过历史解释与多种核心素养的结合来设计作业。陕西师范大学徐赐成教授鼓励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作业,而作业设计可以遵循实践探索——理论总结——改进完善这一循环探索脉络,提升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柴松方老师提倡教师关注政策、关注对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深层研究,设计关注时事的合作型、开放型、思维型的中学历史作业。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陈家运老师提出中学历史作业设计要结合学情,发挥作业减负、 提质、增效的功能。广州市越秀区历史教研员陶杨老师建议使用教材资料来设计作业,以及师生合作设计作业。
五位专家的沙龙研讨活动对广大教师中学历史作业设计与实施具有现实指导作用。对于未来如何在中学历史作业设计的路径中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效反馈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东莞外国语学校 张悦
今天观看了雷勇军、张悦等多位老师对单元教学作业设计范例的展示,聆听了教研员专家学者们对相关范例的解读,主要有如下几点收获:第一、单元教学作业设计更有利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第二,单元作业设计不应该只停留在知识层面,应思考如何真正落实到素养上来,真正体现新课标要求。第三、正确把握分清哪些概念是单元大概念,那些是章节小概念。第四、好学近乎知,闻思修识,学知识与学智慧要分清。作业设计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知识学习基础上,要培养启发学生学科思维能力,体现前人智慧,开发学生智慧,滋养创新精神。
——李堪珠






撰稿:张悦、张宏杰、何洁宜、叶晓峰、鲁丹丹、李堪珠
审核:梅淑萍、汪丽丽
编辑:张欣、杨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