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突如其来的疫情必将深刻的改变未来教育的结构与模式。如何基于互联网融合线上与线下教育,以更为有效的教学互动手段,变革居家学习方式,促进教育效率和教育品质的提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教育焦点问题。东莞外国语学校自疫情发生以来,定期组织初中部教师开展交流分享,加强线上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反思、优化和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后期将陆续推出系列教师分享体会,以加强校内校外教育交流协作。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识形成的对结果的期望的影响。”这种期望即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不仅影响学生的选择和思维方向,而且影响学生的态度和情绪。具体地说,自我效能高的学生能有效地对学习行为进行控制、调节,学习信心十足,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表现出自信心不强的学习心态。可见,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与学生学习信心的强弱有着密切的联系。疫情特殊的居家自主学习期间,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呢?
一、凝聚家校合力,侧面助力提升学生自我效能。
首先,耐心解释居家学习方案,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学生居家学习,家长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无可替代的。为顺利推进“五育并举”居家健康学习的方案,我通过微信群细致地向家长们解释“五育并举”居家健康学习方案的理论依据、具体措施和执行内容,让家长们在方案实践之初就跟能我们达成共识,从而保障后续工作的正常开展。
其次,及时分享居家管理经验,积极营造家长互学互帮氛围。“五育并举”方案执行之初,相当多的家长就十分配合班级管理工作,不仅认真按照学校方案,参考年级的一日生活指南,逐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根据周计划一起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利用清单管理孩子的学习任务。我及时地将这些家长的做法分享给其他家长,做得好的家长因此得到了鼓励,配合的热情更加高涨;做得不太理想的家长也因此受到了启发,得到了可以借鉴的模式;同时,经验分享也促使家长们相互之间更加主动地交流,班级家长群形成相互学习的积极氛围。



再次,关注家长精神状态,重视家长心理诉求。居家学习期间,有些家长会不断将自己孩子的学习任务与其他学校进行对比,发现学生学习任务之间有差异时,他们就会产生焦虑情绪,特别看到其他学校不是直播就是录播,他们的焦虑程度就更高。还有些家长对线上教学的程序,特别是微信、企业微信及小管家等平台的综合使用交流平台感到很困惑。我深深理解家长的疑惑和不安,不仅再次耐心地阐述下我们的教学理念,让他们宽心,更会耐心地解释每个平台的功能,比如作业为什么分几个平台上交,学习任务为何不一起发送,资料为何会放在多个平台等等。清晰了各种平台和程序的使用功能,家长们的焦虑情绪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特殊阶段,家长们的诉求虽多,但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有几个家长反馈,他们的小孩每天的体育课都是应付的,希望老师能提供帮助。因此,我通过电话邀请学生共同参加体育锻炼,并录制自己跳绳短视频激励他们,学生收到我的邀请和视频反应非常热烈,就连平时一动不动的娃,也按要求进行体育锻炼。还有几个家长,反映孩子存在单词记忆困难,希望能学习音标知识,我马上根据需求建立微信群,教授音标,因为是因材施教,因势制宜,所以教学过程充满快乐,不但让学生学到新知识,而且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又如针对孩子个性化的特点进行一对一的远程钉钉直播、微信一对一的讲解等等,都极好地满足了家长们的反馈诉求,解决了孩子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二、班主任线上分组分层管理,正面引导提升学生自我效能。
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层管理,能极为有效地提高他们自我效能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成绩分化现象开始明显,再加上居家学习的特殊性,为了避免学生差距的继续扩大,特别是为了避免学困生的增加,促进中等生向优等生的飞跃,扩大优生面,减少学困生,我决定积极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分层辅导。分层辅导的基本理念仍然是保障在全面落实的基础之上进行,绝不能生硬地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两极分化式的极端辅导,鉴于此种考虑,我决定采取“全面落实,分组管理,分层推进,辐射中层,硬抓两头”的辅导措施。通过电话家庭、微信调查等方式,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同学划分到相应的“互助小组”。完成建组任务后,科任老师马上进群开了线上会议,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从此开启了优生和学困生这两头作业每天上交小管家,中层学生抽查的模式。这样的措施因人而异,教学针对性更强,管理效果更好,而学生的自我效能就可以通过一些小活动就能极好地激发出来。
分层布置任务,建立个体奖赏结构。 老师有机结合趣味性与知识性,精心设计小说分层阅读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难易等级进行训练。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向高难度任务挑战;学习有困难的,则可以选择比较容易的任务。任务完成,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奖励。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既可以得到训练,都可以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及时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学习探讨,引发学生对顺利完成任务的原因分析,以巩固他们积极的学习体验。
帮助学生设立目标,改进学习策略。老师帮助学生合理设立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学习目标,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特别是优生组,每科完成的要求会高一点,增加他们的挑战兴趣。自我效能感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有较好的学习策略水平,在小组里进行一些学习策略的指导,表扬一些学生的优秀做法,优秀作业,都将对他们有积极的效果。
榜样示范优点,宣扬鼓励进步。利用榜样示范可以有效鼓励受表彰的学生提高其内在动力,同时对其他学生也有着极强的引领示范作用。比如小管家可以把一些优秀作业定为优秀,这样全部的人包括家长都可以看到,对学生而言,都会有很大的激励和榜样示范作用。


积极情绪感染学生,多方合作形成合力。老师的积极情绪对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非常重要。小组开QQ会议,电话家访,我总是保持愉悦的心情,耐心指导,力求通过声音来传达我对学生的爱心和关心。联系科任老师,共同商议激发学生效能方法,形成合力,效果明显。语文老师陈晶热情点评学生作业,引发学生朗诵热情。数学老师陈文慧老师录制解题视频,收获学生粉丝无数;政史地生的伙伴老师,经常开展QQ群的“人生理想畅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各居家中,但这些见字如面,听音如见的师生交流,不但是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在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


这次疫情改变了很多人很多事。于我而言,几个月的宅家,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特殊时期作为老师有效激发学生效能,使之不受疫情影响保持学习热情的自豪感;也深深体会到了所谓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的真正含义——作为老师,陪伴意味着无论何时用心陪伴学生智慧成长。

蔡伟 普通的一线班主任和英语教师,热爱班级管理工作和英语教学。
撰稿:蔡 伟
审稿:梅淑萍、吴慧玲
编辑:陈钰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