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朋友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2020年,我们迎来了一个加长版的豪华寒假,宅家不出门、学生居家学习、亲子间的长时间相处……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同学们居家学习的情况,进一步做好学生居家健康学习工作,我校面向初中部全体同学和家长发放了《东莞外国语学校初中生居家学习状态调查问卷》及《东莞外国语学校初中生居家学习情况家长问卷》,参与作答的同学家长(每生1位家长作答)有924位,占总人数1057的87.4%;参与学生问卷作答的有864人,占81.74%,感谢家长与同学们的大力支持!
参与作答的家长问卷中,有80.26%的家长对初中部《“五育并举”,居家健康学习》的各项内容很了解或比较了解,有16.53%的家长对学校的措施了解程度一般,有3.21%的家长不了解或有些不了解。对“五育并举”各项内容的重要性认同度在90%以上,对学校建议的以“任务驱动,清单管理”的方法,有80.09%的家长采取了“每日三查”(作业是否完成、是否校对更正答案、孩子电子产品使用的时长)措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认为“孩子很自觉,已经养成良好习惯”的有48人,占5.19%,,“没时间检查”或“孩子抵触检查”等其他原因没检查的占14.72%。
以上数据反映出家长们对我校初中部居家学习的方案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有所了解与支持的,但也有个别家长对其中部分具体的措施不够了解,说明我们在家校合作共同陪伴孩子成长方面尚有努力空间。在“您对小孩居家学习有哪些困扰?”一项的回答中,家长们最担心的是对小孩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76.73%)、小孩在家学习注意力不集中(52.38%)、小孩生活作息不规律(34.2%)这几个方面比较担忧,最希望得到的协助是自主学习方面(69.81%),说明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健康,最希望能在学习上帮助到孩子,也折射出家长对于如何监督管理孩子的学习还是有一定的困惑。
参与学生问卷作答的有864位同学,初三学生与家长答题人数相同,初一、初二学生少了几十人可能与家长对手机的监管力度更大有一定关系。统计数据显示,同学们整体状态不错,但对学习也会感到担忧和注意力不能集中(32.25%),23-34点睡觉的(11.11%)或24点以后睡觉或作息没规律(3.7%),还有一部分同学因家庭关系而感到焦虑(6.67%)。
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为了进一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居家健康学习,我们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科组的老师,分别从提高家庭沟通质量、如何用好手机以及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等三个方面给同学们和家长们提供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给家长们的建议
(一)接纳现状
大家都明白“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道理,其实用在我们身上也是一样的,我们用多大的力量去排斥我们不喜欢的状态,我们身体也会产生同样大的力量去关注这个状态,相反,如果我们接纳了这个现状,我们的“不适感”会减轻,甚至消失。就拿这次疫情来说,这是全球性的事件,我们无法改变,不管我们多不喜欢这个现状,我们仍然只能做好防护、一边上班一边帮助孩子居家学习。我们可以尝试用类似这样的句式帮助自己接纳现状:“虽然我整天想着小孩学习的事情很疲惫,但是全国的家长都这样,我也只有接纳了。”只有从心理真正地接纳现状,我们才会把精力投放到“适应”现状中。
(二)提高家庭沟通的质量
1.PAC人格结构理论-
心理学家伯恩的PAC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这就是“父母(Parent)”、“成人(Adult)”、“儿童(Child)”状态。
“父母”状态(P)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训斥、责骂等家长制作风。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P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专行,滥用权威,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你应该……”,“你不能……”,“ 你必须……”。
“成人”状态(A)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这种人能从过去存储的经验中,估计各种可能性,然后作出决策。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A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待人接物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个人的想法是……”。
“儿童”状态(C)象婴幼儿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一会儿逗人可爱,一会儿乱发脾气。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C成分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为遇事畏缩,感情用事,喜怒无常,缺少思考。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猜想……” ,“我不知道……”。
根据PAC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人与人相互作用时的心理状态有两种:
(1)平行式交往,例如父母—父母,成人—成人等。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对话和交流会无限制地继续下去。一般来说,在交往中最有效的方式是成人对成人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促使问题得到解决。
(2)交叉式交往,例如父母—成人,父母—儿童,成人—儿童等。在交叉交往状态时,人际交流就会受到影响,信息沟通就会出现中断和堵塞,不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冲突经常是紧随其后。
当我们在与家人沟通不顺畅的时候会发现,彼此之间的人格对话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需要去观察对方处于哪种人格状态,并且尽量将对方引导到成人状态,即成人—成人,这样有助于我们与家人进行更有效的沟通。
2.具体沟通技巧
(1)用沟通替代说教:
①重复:重复对方上一句句尾,有缓和与积极聆听效果。
②复述:为对方的陈诉整理,总结归纳。
③询问:用“你还好吗?”“发生什么事了?”“我很好奇”代替“为什么”;用“怎么办?”代替“你怎么可以这样?”
④表达(非暴力沟通):当我(看、听、想到具体的事件、行为),我感到(我的真实感受/情绪),因为我需要/看重(描述自己产生这种感觉的真正原因),你是否愿意/我希望(描述自己希望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案)。例如,我看到你最近几个晚上熬夜玩手机,早上起不来,我感到很为难也很生气,因为我想要家里每个人都有正常的作息时间。我希望你能合理安排你的娱乐放松的时间,不影响你正常的作息,可以吗?
(2)以影响替代控制:
①言传身教:如果希望孩子能够自主学习,那么自己也要做出榜样,业余时间进行自我提升;
②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多给孩子表达情绪和想法的机会;
③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一旦发现自己在沟通中和制定家规中做了一些错误,勇于承认,并给出改进方法。
(3)先接纳,再成长。
人无完人,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要接纳我们和孩子的缺点,再一起来共同成长。
(三)帮助孩子用好手机
(1)认识手机的利与弊。接纳孩子玩手机的原因,也明确告诉孩子:手机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必备工具,我们不仅要拥有它,还要熟练地使用它。同时通过各种渠道让孩子了解对网络迷恋持否定态度的声音,让孩子懂得上网聊天、网络游戏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听得多了,孩子也会在情感上疏远网络,主动远离网络和游戏。
(2)签订“使用手机协议”。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一次“平等谈判”,了解孩子玩手机的原因,谈妥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段、使用目的以及违反后果,最后进行签字。
(3)家长示范。家长和孩子互相监督,自觉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觉得:父母作为成年人都会自觉远离网络和游戏,作为青少年儿童更不能沉迷其中,应把学习放在第一位。
(4)循序渐进法。引导孩子每天控制除了学习以外的玩手机时间,从每天1小时,缩减到半小时,慢慢缩减到10分钟。如此递减,直到减少到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为止。
(5)能力增长法。教孩子使用手机获取网络知识,分享学习心得;指导孩子学习拍照、录像技术,和孩子一起做微信公众号,将日常生活的点滴、校园生活纪实通过图文展示出来……
(6)最好的当然还是培养孩子兴趣,感受生活的情趣。手机上瘾,更多的还是因为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感受不到乐趣,多陪伴孩子,多理解孩子,让孩子感到生活中的小美好不只有手机。
二、给同学们的建议
(一)接纳现状
暂时不能开学、暂时的居家学习,这样的现状我们没有办法轻易改变,我们首先要接纳现状,告诉自己“虽然我不喜欢居家学习,但是全国的学生都这样,我也只能接纳了”。只有从心理真正地接纳现状,我们才会把精力投放到“适应”现状中。
(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建立仪式感。“生活需要仪式感式感”这句话我们常挂在嘴边,确实,仪式感有助于我们对同一刺激的知觉和加工变得更容易。所以,即使我们居家学习,我们也尽量做得跟正常上学一样,如调好闹钟定时起床,洗漱整理,换好衣裳、整理仪容,独立的学习空间,定好上学时间、放学时间……这些“仪式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2.学会排除干扰。在家学习必然会比学校多很多干扰,比如手机的各种软件、家里的其他玩具、零食等等。因此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学会排除干扰,如学习时间把无关的手机锁起来,整理好书桌,在固定位置学习。如果学习需要使用手机,可使用手机自带的青少年模式或健康模式,密码由家长进行保管。
3.相互监督。虽然在家没办法像在学校一样时刻有上课铃声和老师的提醒,但是我们也可以跟其他同学一起建立学习小组进行相互监督,也可以邀请家长协助监督哦。
4.任务管理。用任务清单的方式,罗列出每天要做的事情,也便于我们管理好学习时间。我们可以列出一下两种清单:
(1)必要清单(每天必须要完成的)如今天的上课任务、作业任务、课外阅读任务等等
(2)自主清单(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如每天的阅读量、运动量……
当然,必要清单完成了以后,才能进行自主清单。所以合理安排清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一环。
三、推荐的资源
1.推荐书目
《非暴力沟通》、《当我遇见一个人》、《超越自卑》、《重塑心灵》、《遇见未知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拆掉思维里的墙》、《正面管教》、《儿童的人格教育》、《孩子:挑战》、《正面管教A-Z》、《在远方的背后带领》、《心理学与生活》、《李中莹亲密关系全面技巧》、《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坏掉的大人和受伤的小孩》、《你以为的真的是你以为吗》、《正能量》
2.推荐影片
《当幸福来敲门》、《摔跤吧,爸爸》、《永不妥协》、《奔腾年代》、《放牛班的春天》、《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美丽心灵》、《心灵捕手》、《勇敢的心》、《黑暗中的舞者》、《风雨哈佛路》、《跳出我天地》
3.推荐app(协助任务管理和提高注意力)
Myweek、番茄todo、forest、timing。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李老师已被班主任们邀请进入各班级群,如果同学们在其他方面还有困扰,欢迎联系学校心理老师。
李老师:15999727605(微信同号)
文老师:13798797111(微信同号)
东莞外国语学校初中部
20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