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伴随着初夏六月校园馥郁的玉兰花香,莞外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又如约而至。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读书节少了一些热火朝天的场面,多了更多静读勤思的思想火花。
《悦读》是东莞外国语学校初中部的推荐书目,里面有老师们精挑细选的适合中学生阅读的90本书籍。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追求或多或少都有了新的认知。根据这个主题,我们选出了《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做为这次读书节的必读书。这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美国2005年的排名第三的畅销书。全书围绕风筝与阿富汗的两个少年之间展开,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的故事,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


读书分享活动以班级宿舍为单位,每个班级8个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分享、讨论,最后绘制一张思维导图来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课间阅读,集体讨论)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绘制思维导图)


(有兴趣的小组,还自发进行分角色朗诵)



(细细琢磨,完善阅读成果)
“读书欲静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随着阅读活动井然有序地展开,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同学们通过查资料、集体讨论等方式对这本书有了更多深入的思考。以下是荣获一等奖的部分作品展示:
301宿舍的孩子们从“作者信息”“作品主题”“作品评价”“故事人物”“经典语录”等五个方面的阅读思考进行总结,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完美地呈现了书籍内容。

105宿舍的孩子们则围绕主要故事情节展开思维导图,将“阿米尔”的一生分成“父亲”和“哈桑”两条线索交叉回溯,再配上和谐的色彩,布局合理,主题突出。

101宿舍的孩子根据书籍的章节来绘制思维导图,分为“我与哈桑结识”“我的爸爸”“风筝比赛”“无脸面对哈桑”“在美国的生活”“哈桑重回故里”“寻找索拉博”等几个主要的分支,在主要分支的下面再进行溯源。关键词提取精准,分类标准统一,内容充实而有序。

208宿舍的孩子们则更为特别,他们采用了思维导图软件MindMaster进行电脑绘制,整洁美观,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和美感和谐统一。

读书分享活动临近尾声,备课组老师们集思广益,认真审核,评选出了各个等级的作品。以下是荣获二等奖的部分作品展示:




读书分享活动已经结束,但好书籍会伴我们终身,带给我们永远的精神营养。借用其中一个孩子的读书心得-----“《追风筝的人》故事的最后,阿米尔为索拉博追着风筝。那风筝究竟是什么?到底谁才是追风筝的人?这两个问题一直伴随我到最后。而读到结尾,我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我知道,这问题阿米尔已经明白了,我也已经明白了。”
是啊,生命就是那一片天空,或鲜红或湛蓝。望着远方的风筝,我们追寻,我们仰望,在追风筝的路途中,我们诠释一整个世界。这途中,有沟壑,有山坡;有彷徨,有疲乏。可是,没有人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
今年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这个读书日显得与众不同。一直以来,与书结缘被视为生命中最美的相遇,疫情当下,居家生活的人们更能感受到阅读的意义。
因为书的相伴,很多人摆脱了烦躁,忘却了忧伤;因为书的鼓励,很多人走过了艰难,抛弃了绝望;因为书的教诲,很多人坚定了信心,变得更坚强。疫情激起了人们对未知的恐惧,也放大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阅读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让我们在疫情中更加从容。
担起责任,鼓起勇气,翻过千山万水,跨越艰难险阻。我相信,我的风筝一定会在某座山的后面等着我。
“为你,千千万万遍”,喔,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
撰稿:王莹雪
审稿:梅淑萍、王丽娜
编辑:陈钰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