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减少亲子双方不必要的矛盾,增进亲子情感。父母可以通过沟通,深入了解孩子想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亲子沟通需要遵循以下五点基本原则。
一、平等尊重
把孩子当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平等对待、给予尊重是亲子沟通的基础。
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强烈的尊重需求,而尊重需求满足与否,对孩子积极自我的确立、和谐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父母要营造一种孩子敢做、敢说、肯说、想说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想法、选择、兴趣和隐私,才能打开孩子的心门,与孩子建立信任敞开的亲子关系。
相反,父母高高在上,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或是不平等的个体,交流不过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操控和支配,孩子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受到抑制。

二、接纳包容
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接纳,不以孩子的性别、外表、个性、行为、成绩等作为爱的给予和撤回的条件。
同时孩子是成长中的个体,有无限的可能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只是暂时的。
父母要包容孩子的错误,允许孩子犯错,让孩子在错误中学习,要以发展的眼光,以成长型的思维来看待孩子成长中的问题。

三、信任支持
来自父母的信任是一个人强有力的底气和自信心的来源。
只有父母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孩子才有足够的自信和安全感来应对困难和挑战。才能激发潜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较高的自我价值。
相反,如果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总是怀疑孩子的能力不信任孩子,不放手,孩子就会变得唯唯诺诺,畏手畏脚,没有主见,也难以养成大胆探索的勇气和独立意识。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不能揠苗助长,但也要跟上孩子的发展节奏,为孩子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帮孩子跳一跳,摘到桃子,让每个孩子的天赋得到发展。

四、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生长发育水平、气质类型、性格、兴趣等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来沟通。
对于低龄孩子,要以温和的态度,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用形象的故事、以体验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对于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孩子,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发展,可根据孩子的气质类型和特点,差异化地进行沟通。
对于偏内向的孩子,家长不要试图去改变孩子的性格,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尊重内向孩子的慢节奏,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多在细节处肯定、欣赏孩子。
对于偏外向的孩子,要以平等的身份、尊重的态度对待,扬其所长,因势利导。多夸奖,少批评,引导规则意识,提高专注力。

五、言传身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不仅听家长怎么说,更看家长怎么做。
家长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先努力去成为那样的人,给孩子树立一个鲜活的榜样。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就是在示范如何与人沟通。孩子在与父母互动中耳濡目染,学习到家长的人际交往、为人处世、情绪管理等重要经验。

随着社会变革的脚步加快,社会转型期的各种问题出现,家庭教育面临挑战,亲子关系冲突不断。
家长是孩子的起跑线。家长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提升亲子沟通能力,用自身的成熟和智慧引领懵懂的孩子前行。
这既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也是建设美好家庭应有之意。
部分内容选自《广东省中小学家庭教育亲子沟通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