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不同于线下教学,“隔空而教”,距离和互动成为了“难点”。在面对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以及美术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我们又该如何上好每一节线上美术课?如何让学生喜欢上线上美术课?又如何让家长满意美术课?东莞外国语学校小学美术科组做了以下几点探索。
亮点一:以“精准教研”,提高教学品质
依照课程安排,美术组老师们采取先备课、搜集材料、分享资源,再将学生可能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汇总并记载下来,随时为学生进行线上解答。每节课提早一天提醒学生准备好美术绘画工具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照学校整体布置,线上教学中结合“全课程”项目式学习课程以及莞易学“云课堂”视频课,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梳理教学内容,制定多种教学方案,补充教学资源的途径。为了提高线上教学质量,美术老师们定期开展“云端”教研,及时开展线上教学研讨、适时采取有效教学策略,优化整合网络资源。







亮点二:以“学科融合”,让学习变得更整体
我校一直倡导“全课程”理念,全课程是以主题教学为中心,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使课程内容变得生活化、整体化、综合化的创新课程模式。美术,也是其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居家线上学习期间,莞外二年级学生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观察到了小绿豆生长的过程,我们借此契机,让学生选取绿豆发芽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作为创作原型,设计一个动漫形象。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孩子们创作的绿豆动漫形象吧。



学生观察绿豆的生长过程

206班梁宝淇

206班王敏葛

205班姚佳妍
全课程理念下的美术课,注重学科的融合,既有理性的观察,又有感性的表达,让学生获得更为立体的学习体验。
亮点三:以“多种信息技术”,让线上教学更丰富
信息技术给美术线上教学带来了无限可能,例如将问卷星、平板绘画等信息技术运用到线上教学中。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线上作答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采用问卷星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学习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清晰地了解到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便老师能及时给予学生帮助、指导。在作业表现形式上,学生不仅可以选择纸笔形式进行绘画,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使用平板电脑来进行创作,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了新颖的绘画形式。






亮点四:以“材料简单化”,提高作业实效
在上网课的过程中,有家长反馈美术作业材料繁多且难找,是导致孩子放弃完成作业的原因之一。经研究,老师们在布置作业时,提倡学生发掘自己身边可利用的材料进行美术课的学习与创作。材料虽简单,但也能让学生在家感受到动手动脑的乐趣,为孩子们的“宅家生活”增添一抹靓丽的色彩。
吴老师负责低年级教学,共开展八个主题的学习活动,下面以《我“绘”春天》、《美丽的花篮》、《水上开花》为例。这些课程主要引导学生利用家中易找的材料,进行综合性材料创意实践,作品主题积极向上,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




《我“绘”春天》




《美丽的花篮》



《水上开花》
亮点五:以“多元评价”,促进学生成长
现有的美术教师配置无法做到一师一班,那么如何落实美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与评价体系,对美术学科线上教学来说尤为重要。
充分利用钉钉教学平台作为信息技术支撑,以多种综合评价贯穿课前、课中、课后。课前,组建学习资源包、布置学习单任务、设计翻转课堂,确保学生做好课程准备。课中,积极开展钉钉群在线互动,为学生答疑解惑,实时评价。


课后,开辟了钉钉的“看看”动态作为学生互评的平台,进行课后的作品展示,并结合教师评价,为学生提供互相学习、欣赏的桥梁。孩子们看到同学的作品得到展示,也都踊跃分享给老师,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学生在“看看”动态点赞或发表评价,形成良性的学习互动,让学生居家学习如同在教室学习一样,和同学们有一个交流的空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从他人的作品中,不仅学习到了优秀的知识技能,更是学会表扬与肯定别人,美育启智,立德树人。



“看看”平台搭建、评价、互动、分享
亮点六:以“公众号”,让个展交流无障碍
我校第四届第一批学生个人书画展在3月9日如期开幕,但受疫情影响,展出不到三天就全市停课了。为了不辜负学生的心血,也为了给更多的孩子有交流、学习的机会,我校特意推出学生个人画展网络展示环节,让艺术活动无障碍开展,让学生不出门便能读到世上最美的语言,倾听到孩子们最真挚的心声,感受孩子们笔下创意无限的神奇世界。我们将会继续用公众号的方式推出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学生个展作品,敬请期待。





特殊时期,东莞外国语学校小学美术科组灵活变通,充分发挥科组特色,努力把美术课的创造力落实到日常教学当中,让充满创意的美术课点亮平凡的生活。
撰稿:吴远仪
审稿:谭 萍、周 颖
编辑:杨 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