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我校小学部科学信息科组与寮步外国语学校开展了一场联合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中,我校青年教师石芷滢执教了一节三年级科学课《风的观测》,寮外青年教师叶偲执教了一节五年级科学课《霜的形成》。随后,两校科组成员聚焦课堂,共同评课、研讨,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扎根课堂。
石芷滢老师所执教的《风的观测》一课逻辑清晰、严密,各个问题环环相扣,教学循序渐进。学生在石老师的引导下,针对“风从哪里来”、“风力有多大”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达成了根据身边现象或事物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的目标,也初步学会了使用仪器记录风力、风向等气象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描述天气情况。

(石芷滢老师执教《风的观测》)


(学生参与探究实验)
叶偲老师所执教的《霜的形成》一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语言精练又不失生动,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究中成功模拟露和霜的实验,推理出自然界中露和霜形成的原因。叶老师高明的应变能力、生动有趣的语言艺术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成功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人印象深刻。最后,叶老师还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介绍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和“霜降”,提高了学生内心的民族文化自信。

(叶偲老师执教《霜的形成》)


(学生参与探究实验)
公开课展示结束后,进入讨论、点评环节。首先,两位上课老师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思考。随后,综合科组的每一位成员都给予了两位老师充分的肯定,并发表自己对课堂的真实感受,真诚地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宝贵建议。

(科学信息科组教师围桌评课)




(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东莞外国语学校(集团)小学科学信息科组为授课教师搭建了一个挖掘潜能、展现风采、超越自我的机会,也为听课教师创设了观摩学习、博采众长、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只要我们多一份智慧,少一份平庸;多一份创新,少一些形式,我们的教研之花一定会争奇斗艳、绚丽多彩!


(教师合影)
撰稿:石芷滢
编辑:杨笛
初审:詹伟达、周颖
复审:谭萍
终审:蔡俊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