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4月18日,伴随着微风细雨,东莞外国语学校“博雅品质课堂”校级公开课系列活动迎来首节小学语文课例展示,由小学语文科组杜佩珊老师执教一节题为《读咏物诗,品先贤志》的校级观摩课。本课进行了网络直播,课后我校小学部学术委员会成员及小学语文科组全体教师聚焦课堂,一起评课、研讨,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

(杜佩珊老师执教课例)
杜佩珊老师执教的咏物诗课例目标清晰,层层递进:先让学生“观单元目标,通诗词文意”;接着巧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的方式,学习《石灰吟》、《竹石》,带领学生“读诗词文本,思笔下之物”;最后聚焦咏物诗背后的作者——于谦、郑燮,两位历史名人的高洁、刚正深深感动了学生。朗朗书声伴着窗外的细雨,学生们在明代英雄于谦、清代奇人郑燮的诗句中,也领悟到了长存于民族血脉中的浩然正气之可贵。

(杜佩珊老师讲解教学设计)
课中,小学部语文科组全体成员分组、分项目进行课堂观察,从学生学习角度、教师教学角度、教学设计角度、语文学科角度分别观察,评议细致、全面。

(学术委员会成员认真聆听)
课后,小学语文科组的老师们和学术委员会的成员们分别进行小组评课、议课、交流。各备课组分别派出教师代表轮流进行点评。詹伟达副主任代表小学部学术委员会作总结,肯定了杜老师上课投入,富有激情;擅用学习单做支架,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具有问题意识,能用主问题“为什么普通的事物值得诗人吟诵?”贯穿全课;评价语如春风化雨,激励学生,还能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正面引导学生。
小学语文科组长王成莲老师肯定杜老师及其备课团队的努力,认真研读和践行新课标,进行任务群背景下的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能合理地进行教材内容的重构,能给足学生交流的时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还特别肯定了杜老师应用多媒体的效果明显,能很好地服务课堂教学。


(詹伟达老师、王成莲老师进行点评)
杜佩珊老师这堂课由诗到物、从物到人,又从人回归到诗的循环之路,致力于新课标的核心素养,也为咏物诗的教学提供了开阔的教研思路。
撰稿:杜佩珊、章榕榕
编辑:杨笛
初审:周颖
复审:谭萍
终审:蔡俊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