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300元3小时_400元2小时快餐联系方式_400元2小时快餐联系方式

广东省程俊、张华名师工作室参加南方教研大讲堂第58期线上高端研修活动

发布日期:2022-12-07来源: 作者: 点击数:


2022年11月25日下午,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南方教研大讲堂”第58场——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初中化学专?。┰诠愣〗逃芯吭壕傩?。

9625

本次活动聚焦一线教师在实施2022年版“新课标”的现实困惑,结合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化学学科教研基地(中山、韶关)的实践经验,通过推介两节初三化学课例(1节常规课、1节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展示,探索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核心素养、学业质量和课程内容等要素之间的关联;二是基于学业质量标准进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和实施?;疃肴逃?、省市化学教研员、一线教师代表等共同参与,通过课例展示、经验分享、研讨沙龙、专家点评、专家报告等环节,在传递理念、分享观点、剖析课例的同时,为一线教师提供易借鉴、易操作、易推广的“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教学实践路径、课堂评价视角与策略,发挥教研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专业支撑作用?;疃晒愣〗逃芯吭褐醒ЩЫ萄性背炭±鲜χ鞒帧?/span>

6F20

程俊老师主持活动

课例展示

韶关一中简亮老师《水的组成》课例充分利用化学史实、模型、实验等丰富多样的素材帮助学生突破障碍,实现进阶式的发展,通过从宏观现象到微观想象的活动设计,借助实验和理论猜想推导分类辨别物质种类的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证据推理、模型认知、微观探析、关联概括等高阶思维活动,促进学生积累化学活动经验,以此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课堂当中,简老师使用课堂评价量表,结合技术融合手段对检测题现场实时反馈,同时,学生能根据课堂实验主动反馈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敢于质疑,并在深度思考后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课堂观察和数据反馈,简老师的课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83FF

简亮老师在授课

中山沙溪初级中学庞刚志老师《生活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跨学科实践活动课例,是中山市基础教育教研基地的成果之一。庞老师围绕核心素养以及课程标准的主题,确立了金属、氧化物以及酸碱盐为核心知识,再结合物理和生物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利用工艺流程为主线,组织跨学科教学内容,结合学业质量评价和学业要求,从基本理解、简单应用还有综合解决问题三个层面帮助学生解决综合实践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认识路程”环节,应用了物理学科风机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并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原料预处理;在“理解流程”环节,设计了模拟烟气吸收实验演示,通过解释化学原理引导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与社会环节的相互关系;在“应用流程”环节,应用生物学科的发酵产生沼气的信息,让学生知道了设计简单实验处理厨余垃圾的工艺流程。按预设的评价目标实施过程中落实学业质量评价,在课后的学生调查和访谈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和分类回收垃圾对社会环节和资源利用的重要作用,达到了教学预设的目标。

75A5

庞刚志老师在授课

二、专题讲座

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中学化学教研员邱惠芬老师开展了《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设计——以两节课为例》的专题讲座,邱老师倡导一线教师要树立科学评价观、坚持核心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方式。

72E8

邱惠芬老师做报告

三、沙龙研讨

在沙龙研讨环节,胡久华教授从专业的角度高标准高质量地剖析如何整体地分析目标,从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方面基于学习主题,把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要求进行联合分析,从而明确核心知识和能力素养的定位;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理解不同学习主题之间的联系。胡教授说到:“知识是载体,活动是途径,学科观念、思路方法和重要态度是学科素养的发展?!?/span>

933D

9DAE

沙龙研讨

胡教授指出,在《水的组成》教学中,要通过水的组成及变化的必做实验,让学生建立应用物质的性质及化学反应,研究物质组成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从元素的视角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物质分类,能依据化学反应中元素不变的规律推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体会研究物质组成的对认识和创造物质的重要意义,初步建立物质组成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胡教授对中山地区积极探索践行新课标,打造《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跨学科活动课的做法提出充分肯定。胡教授建议:对于跨学科的教育教学,需要老师们认真学习新课标活动主题五的内容。学习主题五对于跨学科主题活动提出了明确的定位,从化学角度,应用化学观念、思路和方法去解决化学与资源、能源、材料、健康等实际问题,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形成化学、技术、工程融合解决跨学科的思路与方法,解决挑战性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应对不确定挑战的理性积极态度和系统创新的态度,进而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践行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和绿色发展观。促进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

韶关教研室刘玉强老师和中山教研室邱惠芬老师分别就广东省初中学科教研基地在利用学业质量标准指导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采取的相应、措施与行动做了非常详细分析和报告。

专家视点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郭元祥教授作《学业质量标准的课堂生成》专题报告。郭教授的报告包括核心素养统领下的学业质量标准和促进提升学业质量的课堂生成两方面内容。他在讲座中指出,核心素养以课程知识转化为基础,在复杂问题的解决实践中得到提升。学业质量标准是对核心素养内在要求的具体化,是学生课程学习中应达到的具体的质量要求,是以核心素养为框架,结合内容标准制定的具体的课程目标。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业质量标准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对教材隐含的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元素进行挖掘、重组、拓展、延伸,并加以经验化和体验化的学习设计,体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教材观的转变。

7C26

郭元祥教授做报告

五、活动总结

程俊老师对参与本次教研活动的全体专家、老师表示感谢,并从三个方面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一、核心素养培育不是口号,可以达到;二、学业质量标准并不神秘;三、学业质量标准需要落地,才有意义。她指出,基于学业质量标准来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素养目标比较宏观,需要变成可操作的目标,就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化,并在课堂中切实体现,让素养培育可见可测评;二是素养发展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同一种素养,其在知识学习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水平,因此必须将核心素养进行系统化的设计,使每个阶段的素养目标变得清晰可见。最后,她对广东化学教研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深入研究学业质量的内涵,科学制定化学教学目标;二是精心打磨和推介素养导向的课堂;三是有效开展二次教研,引发持续研究。

835E

程俊老师做总结

正如程俊老师所说:素养不是帽子,不是口号,是化学教学的职责与使命,是学生内化于心的能量、外化于行的成就,是化学教师实现课堂幸福感的彼岸!愿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都可以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完成化学教学的职责与使命,体验到幸福感!

化学者,化合万物,学无止境!新教育追梦人一路耕耘,一路芬芳,逐光而行,行将致远!

六、学员感悟

观看本次活动的教师都表示获益匪浅,以下是部分老师的学习感悟。

以学业质量要求为指导的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教师的一大难点,特别突出的表现在高中阶段的高考备考,目前,从我市的情况调查看,相当一部分的老师依然是采用经验式的备考,或者依赖教辅资料的备考,导致备考呈现零碎化,难度有的过于拔高。如果我们从新课教学开始,就能非常精准的把握学业质量的要求,关注每节课的目标达成度和素养的培养,形成“一盘棋”的思想,我们的基础教育一定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而如何依据课标来备课和备考,是如今需要攻坚克难的地方,肇庆市从去年开始开展基于课标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试图从实践出发,以理论指导实践,设计并实施了系列课例,但没有从目标达成度和评价的方面进行反思,本次活动给了我一个新的方向,在未来的教研工作中,随着研究的深入,更要有以评促教的思想,希望早日能摸索出一条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范式,以解决当下的问题与不足。

——肇庆市教师发展中心 荣蓉

这次教研活动展示的第二节课是跨学科实践活动《生活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对于这节课,网络上关于这个主题有大量资料,我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是这样的课与科普课有何不同。我想至少有两点,一是我们需要让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去体验和实践;二是这节跨学科实践活动课还是要立足化学学科,从中理出来一条化学在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中发挥作用的主线。就像胡久华教授所说,我们可以让学生基于元素观去设计垃圾回收利用过程中含N元素物质的转化过程,这样既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应用化学观念,也能切身体会到化学学科在其中的功能和价值。例如这节课的一个铝制易拉罐的回收活动,学生需要经历成分分析、方案设计、方案的评价的过程,需要学生利用变化观念来分析和设计,并在这个过程中渗透社会责任的意识。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何嘉骏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体会到科学家智慧和精神。因为教育远远不止知识的传递,更是思想、情感、精神的影响和浸润,教育不是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而是把知识带入学生的生命里?;Ы萄茄芯吭谠?、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特别是在应用这点上最能体现出化学的社会价值,因而我们作为老师,可以往这个方向去多做钻研,思考如何培养国家需要的立德树人中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江门市第一中学  文羽华

中山市沙溪初级中学庞刚志老师展示的一节跨学科实践活动课例《生活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庞老师自编教材,在真实情境问题下寻找学业标准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指导下设计教学环节,用实际生活的真实问题情境评价学生基于工艺流程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生活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培养学生跨科学思维和践行低碳生活、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达到综合解决问题的水平层次。本课给全省化学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如何完成跨学科实践活动课方向和成功案例。让人不经感叹:以前,教材是学生的世界;如今,世界是学生的教材。

本场大讲堂通过课例展示、经验分享、研讨沙龙、专家点评、专家报告等环节围绕活动主题深入探讨,形成了四点共识:一是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是可以实现的,学业质量标准是切实可用的;二是学业质量标准要落地,需要与课标中具体主题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相结合,来制定进阶式的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三是素养目标的达成,还需要借助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与问题的设置,需要课堂教师反馈与激发的艺术;四是跨学科实践活动,有别于过去的选修课程,其实施有规定的课时,有课标要求的学业质量要求,需要结构化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肇庆市鼎湖区教师发展中心 曾志武

来自韶关一中的简亮老师给大家带来新授课《水的组成》。本节课不仅课堂过程精彩,课堂的反馈评价也很精彩。简老师通过课堂检测诊断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发现问题并纠正问题,最后通过课堂评价反馈卡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反馈评价,是一节“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典型范例??翁米詈蠡谷醚浮澳阌惺裁词栈瘛?,诊断、评价教学效果,整节课运用了多种评价手段。本节课还给学生带来了满满的学科情感。

来自中山沙溪中学的庞刚志老师在教学中将社会实践带进了课堂,丰富有趣,接近社会生活,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化学学科精神与意识。

这两节课,对我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启发,譬如如何进行课堂评价与反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课堂进行评价、如何建立学生探究思维的模型,如何进行实践探究活动等。

最后,以程老师讲的那句话结束本次研修日志:过去,教材是学生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学生的教材。

——怀集县第一中学 李国华

今天听了两节初中化学课,这两节课作为教学成果展示的是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现,是在深入研究新课标,充分理解新课标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有很高的学习迁移价值,主要给了我以下启发。

1.研读课标,在课标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要将新课标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学业质量水平联合起来研究,思考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是什么?要落实什么核心素养?通过什么活动、任务来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2.将信息技术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比如:简老师设计课堂练习即时完成就即时扫描诊断评价反馈。庞老师在演示实验时操作同步清晰投屏,垃圾分类ppt设计拖拽动画等让课堂效果很好。

3.适当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凸显化学的应用价值,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站稳讲台,决定未来,任重道远!我认为最紧迫的就是坚持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然后再学习、实践、反思,实现“学、悟、达”!

——肇庆市德庆县香山中学 潘庭欢

在教研活动的最后交流环节,我还注意到近几年韶关市在九年级的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上,的确做出了许多创新和尝试,这就让韶关的学生在实验操作能力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进入高中,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对于学生素养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所以韶关市的做法,值得其它地级市参考借鉴。

——肇庆市第一中学 叶鹏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两位老师的授课中都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重视,动手与思维应该要完美结合,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在平常的教学中应多创设相关情境,为学生提供动手机会,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被动式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通过动手、眼看、口说,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探究、主动获取新的知识。通过自主主动获取的知识,学生印象才会深刻,才会对知识有自身深刻的认识,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避免上课时好像听懂了,但到做题时不懂利用所学知识解题的现象。

郭元祥教授给我们带来《学业质量标准的课堂生成》的精彩报告,报告给我们阐述了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和意义,提出要在真实情境中激发核心素养,在问题解决中生成核心素养,在多维学科实践中表现核心素养。

——恩平市第一中学  龚健炽

本次教研活动,程俊老师为我们指明了如何开展化学史教育,提出了用问题引发化学史教育的三重境界即(1)听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习的兴趣(2)做科学家之所做,经历知识的形成(3)想科学家之所想,追问思维的生成。程老师还指出了深度学习的初级层面,避免机械记忆,浅层学习,指向学生高级认知和高阶思维,高级层面,学生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价值观全面参与,指向发展核心素养,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最后程老师提出了三点工作建议:一是深入研究学业质量的内涵与提升路径;二是精心打磨和推介素养导向的课堂;三是有效开展二次教研,引发持续研究。活动发挥了教研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专业支撑作用,受到广泛好评。我特别赞同程老师的三点建议,并决心继续深入学习领悟新课程标准,深入开展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实践活动。为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而不断努力。

通过本次活动,为我们今后开展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范例和指导,让我再次更加深刻体会到必须继续深入学习新课标,学习把握好学业质量标准,并且要富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探索精神,积极主动探索新课程实施路径策略和方法。

——深圳市福田区福田中学 于才

观看本场教研的全过程后,作为教学一线的老师,我深刻体会到新课改环境下提升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性,教师要学会不断学习,努力更新和改进教学能力,把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当做宝藏,将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材料时刻放在身边,指导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备课、上课、评课反思等环节中深度思考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搭建与活动实施的落实,课堂评价的形式与反馈,课后多尝试形成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我。同时,在网络信息技术融合的高速发展时代,个人要多听讲座、多聆听专家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多向资深教师请教,探讨和创新适合学生的教育实践思路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吴健宇

今天参与了南方教研大讲堂第58场的学习,不管是从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课内外知识的联系和迁移方面,我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简老师的这一节课。

《水的组成》是很有难度的一堂课,集元素观、微粒观、分类观于一体。简老师从探究物质组成的思路开始建模,以初步“知”水,前人“识”水,实验“探”水,微观“析”水,分类“辨”水为主线,从简入深,由现象到本质,从课堂到延伸,给我们展示了一节非常活泼灵动的示范课。这两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

1.一开始就建模如何探究物质的组成?;舅悸肥怯懈梦镏噬傻幕戏从透梦镏实姆纸夥从?。以学生认知为前提,通过探究一种物质的组成去了解一类问题的解决。

2.点燃混有空气的肥皂泡。学生学习化学时,最兴奋的是在课堂上看到爆炸或类似爆炸。首先肥皂泡上升便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有爆炸声,更是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

3.在介绍前人“识”水部分,展示了很多科学家以及科学家的成果,看似不经意的介绍,却可以在某些学生的心里种下一颗科学家梦想的种子。

4.电解水进行分组实验。每位学生都能清晰地观察到电极上产生气泡的现象,并比较准确的记录气体体积,然后又亲自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氢气和氧气。通过亲身体验探究过程增强知识感知,提升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5.布置了对水光解的意义小论文作业,使本节课得到升华。由课内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由学生能掌握的延伸到学生未知的,由有固定答案的内容到开放性小论文,引导学生学会查阅、思考,关注科学,将学习融于生活,融于真实的世界,这是素养导向的很好体现。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罗燕

11月25日下午2:30南方教研大讲堂第五十八场如期开讲。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中学化学教研员程俊老师主持整个活动。活动开始程老师提出了新课标颁布以来一线教师普遍反应的两个问题:一、如何准确理解学业质量的内涵?二、如何根据学业质量指导教学?整个学习活动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展了教学案例展示,专题讲座,评课研讨,专家视点,活动总结等研讨活动。

韶关市第一中学初中部的简亮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水的组成》新授课案例展示。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科学思维模型,学习微粒观、分类观,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活动思维,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利用课程评价量表和学生习题及时反馈的形式外显学生目标达成度。教学素材丰富,教学手段多样,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中山市沙溪初级中学的庞刚志老师的课例展示了《生活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跨学科实践活动。该实践活动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和需求,开展了生物、化学等学科融合的实践活动。给大家呈现了没有明确指示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在多个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给同行们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专家们基于学业质量标准开展了评课与研讨活动,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新课标设定教学目标,如何突破难点;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适切性和如何达成等?;惺Ψ洞笱У墓榻淌诟蠹易隽恕堆б抵柿勘曜嫉目翁蒙伞方沧舛亮搜б抵柿勘曜荚诮萄导械氖凳┞肪?,课堂评价视角,课堂评价策略等。

“过去的教学,教材是学生的世界,现在的教学,世界是学生的教材”。拓宽教材与课程的边界,将学习融入生活,融入真实的世界,用探索的眼光、合作的意识去理解和解决真实的问题,坚守化学学科的阵地,充分体现学科价值,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我们化学老师责无旁贷!

——东莞市阳光实验中学 刘雁明

感谢【南方教研大讲堂】给我带来了非常好的学习机会。自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以来,我最大的感受是教育的大变革正在走向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教学目标的转变、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从凸显“坐而论道”到强调学科实践的学习方式和路径的转变、从知识点教学走向大概念教学的知识内容体系的转变……新课标带来了许多新理念。

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很多内容让我感到懵懂、困惑、迷茫。本次教研活动展示的两节精彩课例为我指点了迷津。第一节课《水的组成》,简亮老师充分利用化学史实、模型、实验等丰富的素材帮助学生构建思维模型、发展化学观念,诠释了什么是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第二节课《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庞刚志老师的课例填补了我对于跨学科实践活动理解的空白。庞老师克服了没有教材、教学内容需要重构、形式需要创新等难题,为我们带来了一节非常好的示范课。

示范课后专家的点评、讲座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启发与思考。如何根据新课标理念转变自己以往的教学习惯和教学思维?如何把课标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学业质量紧密结合来制定素养目标?如何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不断学习、思考、实践。

——东莞市可园中学 孙俊辉

11月25日下午,有幸倾听了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举办的“南方大讲堂”第58场——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初中化学学专?。韵率俏业囊恍┬牡锰寤帷?/span>

结合聆听学习简亮、庞刚志两位老师的课例以及基于课例展开的基于学业质量标准教学设计专题讲座,胡久华、郭元祥教授点评后,我从核心素养目标体系与学业质量体系两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需要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在教学的设计与课程的开展中,已成为了最具统领性的课程目标。这也引发了我对核心素养目标与过去的三维素养目标对比的思考,在郭元祥教授的解读中我也了解到新旧目标之间看似存在差异,但本质上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核心素养又有着多个维度,这都并不是无意义的抽象概念,而是预示着具体的形象特质和行为表征,需要我们作为化学教师去关注其素养的表现性目标。这也与我的教学实践与新课标研读中所关注到的新提出的“大概念”有着关联,因为大概念问题往往是复杂问题,是包含了多重关系的问题,涉及了学科基本观念、基本思维和真实情境的问题,其在本质上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体现,正是通过跨学科的结构性知识去解决大概念问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对复杂问题——科学、文化、伦理、审美、社会等实践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到了提升。这也传达了在未来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使用真实情境导向结合教学活动的创新与展开,结合跨学科的内容对核心素养目标进行深化与落实。

二是学业质量体系,其与上述的核心素养密不可分,它从本质上反映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也是“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环节。胡久华教授的点评引发了我的思考:在实际教学中学业质量的评价离不开对整体目标的联系和分析,其一是学习主题,把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进行联合分析,从而明确核心知识和能力素养定位;其二是加强学习主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基于上述的目标和具体内容展开学业要求的分层展开:包括了基本理解,简单应用,最后进阶到综合问题解决(BCMAP)的学业评价三个层次。这让我反思在课堂中出现的板块环节不明显、衔接不顺畅等问题,而通过对课例的具体分析,利用学业质量体系,我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应该从学业质量要求的角度取思考课程的设计与评价,从培养学生迁移、意识的基础层次理解能力逐渐过渡到分析讨论、选材与使用最后应对挑战、形成创新意识、逐渐形成改进和优化能力的层层递进的学业能力水平。

经过今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无论是课例中的学生活动设计与跨学科教学常识给我带来的思考和灵感,还是专家点评、讲座展开过程中形成的在核心素养、学业质量体系及评价方式上的系统理论性思维,都是在未来教学过程中我将进行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改进与教育反思过程中的新思维与方向。

——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 于艳伟

精品课例臻善美,专家领航指迷津。“南方教研大讲堂”第58场——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初中化学专?。┮丫猜崾?,但两位授课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榜样示范课例将成为我们二次教研的宝贵素材,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将指引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和教研中行得更稳、走得更远。日常的教学中,只有在坚持党的正确教育方针的领导下,以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才能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也才能为祖国培育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师之责——任重道远!

——南雄市实验中学 曾鸿雁

七、学员学习剪影

程俊老师全程策划组织、把控质量,张华老师积极参与了第58期大讲堂两节展示课的磨课过程,二位主持人认真组织两个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全程在线参加了这次高端研修活动。

1A3E6

张华名教师工作室入室学员观摩学习

2E172

F49B

3DF98

38A72

EEDD

B761

39994

38BD1

程俊名教师工作室入室学员观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