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家庭成员之间有了更多相处的时间,矛盾也日益突出,且初三面临中考的压力,这期间不仅考验每一位学生,同时也考验每一位父母,如果家长不懂得以合适的方式与孩子进行学习上的沟通交流,会使得亲子关系日益紧张,不仅对孩子的学习无益,甚至还会伤害彼此的感情。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的教育任务。”对此,我们老师积极联系家长,建议家长在与“神兽们”进行沟通时,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要有站位更高的沟通意识
经常有些孩子和我们老师抱怨:“我爸妈总是责备我不和他们说心里话,可是我真的很郁闷,我经常还没张口,他们就问,作业做了吗?怎么总是看手机?他们眼里除了学习,其他就跟浮云一样。话题的终结者,一句话就把我怼死了。”那家长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呢?
一是聊点有趣又有益的人和事。在疫情期间,家长不妨换种方式与孩子交流,可以聊聊每天的疫情,可以聊聊钟南山、李兰娟等英雄人物,可以聊聊医护人员、警察、解放军战士等“逆行人”,从事实及应对上聊出彼此的答案,教会孩子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树立家国情怀、命运共同体意识等等。学生虽然在疫情期间无法为国家作出具体的贡献,但身为学生本身,学习就是最重要的事情。这个时候认真学习、努力成才,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家长要让孩子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意识到自己学习的重要性。


二是找准聊天的切入点。聊天与煮汤一样,应文火慢熬,不想把话题聊死,那就需要找准学生的兴趣,然后再巧妙的联系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家长关心孩子学习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切不可“直奔主题”,其实我们关心的是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未来,这需要家长“稍安勿躁”,多一点“静待花开”的期盼。比如家长下班后不必急着询问孩子今天学习的情况,可先聊一些轻松的话题,或者谈谈自己一天的工作,孩子心思敏锐,他们会把父母的工作与自己现时的学习进行比较,慢慢地加强了彼此的沟通。
二、要有精准的定位,不做保姆
诗人纪伯伦《先知》有说:“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他们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对自己的渴望。他们经你所生,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们你的爱,但不能给他们你的思想,他们要有自己的思想。”紧紧抓着孩子,会让孩子产生压力及不信任感,所以家长们切忌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孩子的膳食、健康等生活层面上的照料,且可给孩子们树立榜样,努力学习新技能,即使是尝试做一道新菜、习得一项运动技能、阅读一本新书,通过这些行动,让家庭生出一派新气息。
三、要搭建有序的学习空间
1.创造好的学习环境
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温馨的学习环境。疫情初期因为都无法出门,在家里待着无聊,家人难免要打牌或者看电视,这些活动都会发出一些声音,会或多或少影响孩子学习。而现在大部分家长都已经复工,每天都需要上班,孩子可能与爷爷奶奶在家,或者一个人在家,这个时候全家人需要达成共识——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家人尽量不要在客厅进行一些不必要的活动,要到其他房间去。而且即便是在其他房间,也要尽可能把声音放轻,不要发出过多过大的声音。
2.规范学习习惯
家是最让人感到放松的地方,对于孩子而言更是如此,他们很少会把家和学习联系到一起,有些家长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他们孩子的书桌前只有一堵白墙,桌上除了今天所学资料,一支黑笔、一支红笔以及若干马克笔,其余东西一律收起来,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初三3班 关兆婷的学习空间
四、要及时反馈促成长
自尊心是孩子树立自信的基础,每个孩子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能得到家长、老师、同伴的认可。家长可以把孩子在家表现好的方面,哪怕是极其微小,都可以告知老师。而科任老师可以利用对本班孩子进行作业抽查的机会,对他们父母的反馈,放大来夸奖,让孩子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期望与信任,满足其潜在的争强好胜的欲望,同时也可把家长对孩子的肯定传达出去,缓和亲子关系,进而增强其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疫情之下,这个“寒假”变得格外漫长,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以上“四要”只是一些建议,家长可以多作尝试。另外,我们也建议家长在家期间看书、听歌、劳动、运动、烹饪、养花,缓解焦虑情绪,陪伴孩子度过一段有意义的亲子时光,陪伴孩子向更懂事、成熟、有责任担当的人生迈进一步。

初三 (3) 班
班主任 刘小珠
严字当头,爱心相随,做好学生的贴心人
撰稿:刘小珠
审稿:梅淑萍
编辑:陈钰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