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300元3小时_400元2小时快餐联系方式_400元2小时快餐联系方式

招生公告

2019年东莞外国语学校高中科技特长生招生简章

发布日期:2019-05-10来源: 作者: 点击数:

2019年东莞外国语学校高中科技特长生招生简章

 

东莞外国语学校是东莞市教育局直属公办学校、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学校实行中小班制教学,中学实行寄宿制。学校按公办学校标准收费。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中学校特长生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为推进学生特长培养模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今年我校招收“科技创新”一项科技类特长生。

一、招生项目及计划人数

1、计划招生人数为3人。

2、招生项目:科技创新类科技特长生。

二、考试程序、内容及评分标准

详见附件1

三、考试工作安排

(一)笔试

1.考试形式:由市中招办举行全市统一考试。

2.考试时间:5月15日(上午8:30开始,时间约半天)

3.考试地点: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地址:寮步镇文昌路6号,松山湖大道旁)

(二)创新思维考核

1.考试形式:由东莞市东莞中学、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东莞外国语学校、东莞市第一中学、东莞高级中学等5间学校联合组织考核。

2.考试时间:5月26日

3.考试地点:东莞市东莞中学(地址:东莞市莞城区东正路62号)

4.报到与候考:请考生携带身份证和学生证,于2019年5月26日8:00前到东莞市东莞中学正门报到,并由志愿者带到候考室候考。

(三)考试纪律

1.考试一律在指定时间和考场内进行。

2.学生应试时必须携带学生证及身份证,以备查对。

3.学生应提前5分钟进入考场,服从监考教师安排。

4.手机等电子设备等一律不得带入考场。

5.考试开始15分钟后不准再进入考场,考试中途不得离开考场。

6.严禁考试作弊。如有违反,当场取消其考试资格,并通报考生所在学校。

7.带队教师及教练员不得进入考试场地,我校安排有专门的休息室给教师及教练员休息。

(四)成绩上报

学校将各考生的考试成绩如实上报相关材料上报市中招办。

四、考试监督

本次考试由东莞市教育局从专家库抽取委派考官,同时安排考场巡视人员对整个考试过程进行监督。

五、填报志愿及录取

填报志愿时,考生可在提前批填报已参加考试的招生学校志愿,考生最多可填报两个志愿。录取时,分别划定各所招生学校不同报考类别的学业考试成绩最低控制分数线,对达到学业考试成绩最低控制分数线和特长生考试成绩达到60分或以上的特长生,再按其志愿顺序、特长生考试成绩、招生学校的招生名额依次择优进行录取。录取实行志愿优先原则,先录取第一志愿,第一志愿录取人数不足时,再录取第二志愿。已被提前批志愿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下一批次录取。未被提前批志愿录取的考生,则自动转到下一批次录取。

六、学业考试成绩最低控制分数线划定办法

对于获得科技类特长生报考资格的本市户籍考生,在我校录取时,其学业考试成绩总分原则上不低于600分。对于获得科技类特长生报考资格的随迁子女考生,在我校录取时,其学业考试成绩总分原则上不低于650分。

七、学校联系人及咨询、投诉电话

联系人:施展

咨询电话:(0769)83524596、81052305

办公地点:行政楼二楼教导处

投诉及监督电话:(0769)81052302

 

 

附件1:

东莞外国语学校特长生考试程序、内容及评分标准

(科技创新)

一、考核方式

笔试(统考)+创新思维考核(校考)

二、成绩计算

总成绩=笔试成绩×30%+创新思维考核×70%

(一)笔试

笔试主要考察基本科技素养(选择题,占70%)及方案设计(问答题,占30%),由市中招办举行全市统一考试,考试时间为5月15日(上午8:30开始,时间约半天),考试地点设在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地址:寮步镇文昌路6号,松山湖大道旁),满分100分。

笔试成绩在本类别考生中排名前50%的考生可以参加创新思维考核。

(二)创新思维考核

主要考察学生创新思维,包括分组讨论(头脑风暴)和现场答辩两个环节,由东莞市东莞中学、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东莞外国语学校、东莞市第一中学、东莞高级中学等5间学校联合组织考核,考试时间为5月26日,考试地点设在东莞市东莞中学(地址:东莞市莞城区东正路62号),由东莞市教育局从专家库抽取委派考官,同时安排考场巡视人员对整个考试过程进行监督。

考核内容包括:

1.分组讨论。学生现场抽签分组,围绕考官现场随机抽取的主题进行头脑风暴。约8-10人一组,时间为30分钟,考官根据考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分,满分40分。

2.现场问辩。考生有30分钟时间准备,针对分组讨论的主题,结合分组讨论内容,形成设计方案。考核时,由考生单独对方案进行阐述,再由考官对考生进行现场问辩,时间不超过5分钟,满分60分。

三、分组讨论(头脑风暴)的操作流程及评价办法

(一)操作流程

1.考官及分组

每间试室设主考官1名,副考官4名,根据小组讨论表现进行现场打分,满分40分。考生分数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取剩下3名考官的平均分。

2.确定主题:设置备用主题(含主题背景描述)25套,开考后由主考官现场抽取。

讨论主题范例:“当前社会,随着人们的工作压力增大,精神负担重、睡眠质量低等问题越来越常见,加上很多人有就寝晚、睡眠时间少等问题,导致疲劳驾驶的情况剧增。每年都有大量因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请各位考生讨论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或防止疲劳驾驶的情况。”

3.引入:主考官对讨论环节进行说明,宣读讨论主题及背景描述。

4.轮流发言环节(约15分钟):本环节,考生按考号顺序依次进行发言,共进行两轮,每位考生每次发言不得超过2分钟;

5.随意发言环节(约15分钟):本环节,考生可进行随意发言,但不得打断他人发言,每次发言不超过1分钟。

(二)评分办法

1.考官根据考生的表现,从知识运用、创新能力、思维习惯、表达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评分。

2.评分依据

评价维度

讨论中的表现

所占分值

得分

总分

知识运用

善于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知识面广,能结合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来解决问题。

8



创新能力

能提出有创造性的设想;

善于补充或完善别人的设想。

12


思维习惯

能独立思考,有独立见解;

思维具有一定的跳跃性,善于发散但中心明确,提出的设想多且有效;

能运用联想、逆向、侧向或其它思维方式;

8



表达能力

语言流畅,有条理,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言简意赅,重点突出。

6


合作意识

注意整体利益,能理解和肯定别人的贡献;

不阻拦他人表达想法,不随意批评否定别人;

别人发言时认真聆听,自己发言时言语尊重,善于倾听和鼓励他人。

6


 

四、现场答辩的考察办法

(一)考察形式

考生有30分钟时间在备考室进行答辩准备,主题与分组讨论相同,结合讨论情况形成设计方案。

每间试室设主考官1名,副考官4名。考核时,每次一名考生单独进行方案讲解,再由考官对考生进行现场问辩。考核时间不超过5分钟。考官根据学生的讲解及答辩情况进行打分,满分60分。考生分数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取剩下3名考官的平均分。

(二)答辩环节

1.设计方案讲解(2~3分钟)

考生针对小组讨论(头脑方案)主题进行方案设计(可以科学研究,也可以是创造发明),围绕以下问题进行阐述:

方案设计的原理、方法或依据是什么?(科学性)

我的创新点在哪里?(创新性)

如果是科学论文,我将如何开展研究?如果是发明创造,我将怎样把模型制作出来?(可行性)

2.自由问辩(1~2分钟)

考官根据考生阐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设计方案中涉及的有关知识进行提问,由考生进行回答。

(三)评分办法

1.考官从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等方面对考生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分,同时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

2.评分依据

评价维度

答辩表现

所占分值

得分

总分

科学性

研究的方法合理正确,依据的理论科学可靠,论证推理符合逻辑。

12



创新性

有独到的见解,在解决问题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使用、工具(设备)的设计或使用方面有改进和创新。

18


可行性

有清晰、可行的实施(操作)步骤或制作方法。

12



思辨能力

问题分析:能理解考官的问题并做针对性的回答;

表达能力:语言流畅,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逻辑思维:回答有条理性,不存在前后观点矛盾。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