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从夏商周到北宋,悠悠3000年,历史的主线在河南的山河间展开。在这里,我们能听到,华夏文明的心跳声。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为深入了解中原文化内涵,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核心素养,5月29日-6月1日,东莞外国语学校高二年级河南线路研学活动顺利举行。在学校行政魏德才带领下,莞外学子们怀着热情,走进河南,“豫”见历史,聆听时间的回声,探源文明,徜徉文明的浩瀚。

河南,我们来啦!
26日上午,同学们乘坐高铁,穿越山海,来到了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河南。




二、我在宋朝的一天——清明上河园
清明上河园是按照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造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是了解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窗口。在导师对《清明上河图》的深刻解读下,同学们踏入园区,以沉浸式方式全方位了解曾经只是在历史书本里才出现的宋代文明,具身感受“生活”在宋朝的一天。










清明上河园真实复原了《清明上河图》的内容。以宋代《营造法式》为建设标准的建筑群、北宋时期的文化活动、恢弘的表演……将同学们带回了千年前的北宋,那个文化灿烂的时代。





三、走进北宋第一首府——开封府
开封府,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包公东湖北岸,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誉为“天下首府”。史料记载,北宋开封府共有183任府尹,尤以包公打座南衙而驰名中外。
听着带队导师的精彩介绍,同学们走进这个古老的城池。宏大的建筑和宏伟的城墙让同学们惊叹不已,而开封府里曾经发生的那些春秋故事,更是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魅力。



在开封府的参观学习中,同学们对封建朝代的社会制度、刑法律例、行政管理、人文思想进行思考、探讨与表达。有同学分享了宋代文武官员比例失调的原因、问题以及影响,有同学谈到对于大宋律法的个人思考,认为“严明的宋朝律法下,开封府三个刑罚铡刀本身就是一个阶级的划分,做不到一视同仁的公平”。






四、梦幻穿越——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是中国首座全景式沉浸戏剧主题公园,是中国规模最大、演出时长最长的戏剧聚落群之一。
来到这个艺术殿堂,同学们穿行在不同年代的剧场布景,沉浸于不同的戏剧之中,聆听着河南的故事,感受着历史的沧桑。舞台上,演员们用动人的表演和激情澎湃的歌曲,将河南的历史和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每个演出的设计都别具心裁,每个场景都如诗如画,每个角色都鲜活而富有魅力。同学们被演出的恢弘内涵所吸引,仿佛与历史人物共同经历了种种悲欢离合,感受到了河南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赏析文化艺术——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个在课本中浓墨重彩地出现的地方,一座石刻艺术巅峰的石窟,向同学们展现着历代变迁中的雕刻之美,文化的交融和历史的变迁。







同学们伫立在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的卢舍那大佛前,欣赏着古代匠师们的技艺和智慧,并许下美好的愿望。





六、体验艺术创作——唐三彩
唐三彩,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洛阳是最早、最多出土唐三彩的地方,也是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情况的重要地点。
同学们深入唐三彩手工制作的现场,了解唐三彩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制作工艺,赏析各类艺术品的价值内涵,并在导师指导下,亲自创作属于自己的唐三彩作品。














七、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博物院
最后一站,同学们来到河南博物院,深入探究中华文明的发展轨迹。博物馆内展示着九大镇馆之宝,每一件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每一件都给人无穷的想象与回忆。
跟随导师的步伐,同学们开始了九大镇馆之宝的探寻活动。“中华第一笛”贾湖骨笛、“中华第一剑”玉柄铁剑、“青铜时代的绝唱”莲鹤方壶……同学们仔细观察了每一件文物,品味着它们背后的故事。通过合作解密、小组探究,同学们逐渐揭开了这些国宝背后的谜团,深刻感受着河南博物院独特的魅力。





结营
短暂的四天研学旅途,在河南这片厚重的土地上,同学们留下了深深的足迹,留下了欢声笑语与深厚的情谊。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本次研学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探索,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中原文化深厚的底蕴和独有的风土人情深深地触动了同学们的内心,让同学们更加珍视历史的宝藏,懂得了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






图文:高二师生、广东易游旅行社有限公司
初审:张晓钟
复审:付嘉豪
终审:吕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