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泵袼孜幕且桓雒褡搴凸业木裎幕笳?。我国是一个民俗文化大国,民俗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蕴藏量十分丰富,可谓是东方文明的宝库。
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民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践行莞外“活动育人”的教育理念,小学部六年级语文备课组精心设计了“中华民俗汇”项目式学习活动,以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的名家民俗名篇为支点,引导学生开启对中华民俗历史的探究、民俗资料的收集整理,指导学生用绘画、写作、宣讲等各种方式对家乡独特的民俗进行分享宣传。



(班级共读《名家笔下的老城市》丛书)
本次“中华民俗汇”项目式学习拓展阅读材料为年级漂流书《名家笔下的老城市》丛书。老城都、老厦门、老西安、老苏州……这些城市里有同学们的家乡,也有旅游过或者向往的城市。因时空的限制,脚丈量不到的地方,书和文字却可以带领我们欣然抵达。一本本书记录了一座座老城市的点点滴滴,就像一扇扇任意门,想去哪里,都由同学们自己决定。在阅读过程中,同学们或手抄报,或写作,或书法展示,或班级分享……在不断的学习感悟、交流碰撞中探究自己感兴趣的民俗文化。
一场跨越时空的民俗文化之旅在六年级语文课堂中步步推进,历经两个多月的时间,传承民俗文化的种子也悄然在学生心间生长。
4月24日上午,六年级在阶梯二室隆重举行 “中华民俗汇”宣讲决赛,经过班级初赛,每班推荐优秀的“民俗宣传员”参赛,六年级全体师生参与本次活动。陈校长、王主任、詹主任、莫主任和语文科组长王成莲老师亲临现场观摩助阵。本次比赛别出心裁,让六名班级学生代表担任评委,四名同学担任电脑计分员,更充分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

(小主持人董泽屹、刘仕庞)
十八位选手在比赛中大放异彩,他们化身为民俗文化宣讲员,对中华民风民俗娓娓道来。选手们从历史渊源、民俗发展、趣味故事等角度介绍各地民俗,并熟练运用多媒体素材作辅助,充分调动了观众们的视听感官。绘声绘色的宣讲让师生们如临其境,深深感受到了祖国民俗文化的魅力和珍贵。

(陈逸霏《粤剧》)

(程晓萱《家乡洗晒节》)

(詹皓森《傩戏》)

(王梓涵《七娘饭》)

(宋珞宁《湘潭龙灯会》)

(邹晓婧《东莞茶文化》)

(邓泽恩《赛龙舟》)

(徐哲《中秋佳节话添油》)

(蔡卓玲《东莞醒狮》

(黎泓毅《川剧印象》

(孙翊轩《西北花馍》)

(姚皓文《东莞草龙》)

(陈敏妍《普宁英歌舞》)

(王俞然《国粹川剧》)

(马屹奇《粉浆饭》)

(胡嘉鑫《打铁花》)

(陆昊心《上刀山,下火?!罚?/span>

(祁诗涵《中国剪纸》)
在这次精彩绝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每一位参赛小选手展现出的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令人动容,每一位学生小评委认真投入、公平公正的工作令人惊叹,每一位循循善诱、默默付出的指导老师都值得点赞!

(小评委和小统分员)
比赛接近尾声,六年级语文备课组长章榕榕老师肯定了选手们的表现,并对学生寄予了厚望。学生评委、现场观众和选手代表纷纷踊跃发言。其中一位选手激动地说:“这次活动能否评奖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活动的一次次历练中成为了更优秀的自己,懂得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

(选手代表分享参赛感受)

(章榕榕老师发言)

(选手合影)
一场跨越时空的民俗文化之旅,一次“家乡民俗汇”的交流分享,一颗热爱语文、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一定会根植在即将升入初中的孩子们心中!
撰稿:六年级语文备课组
编辑:杨笛
初审:章榕榕 郭雪梅
复审:谭萍
终审:蔡俊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