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路上所行之处,寸土皆是学堂。2020年12月3日,东莞外国语学校小学三年级全体师生探访茶山南社明清古村落,踏上一场“寻觅东莞”的研学之旅。
一、研学前:导学课程启学智
本次研学之旅以导学课为起点,各班班主任在出发前两周利用班会课向孩子们介绍南社古村落的历史,古朴别致的建筑、古老常青的榕树、古典精美的泥公仔等,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
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通过查找资料,绘制手抄报,知晓了更多中国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对茶山非遗文化——泥公仔有了更深的了解。

导学课开启研学之旅


绘制神话故事手抄报
二、研学中:学行相伴促成长
庄严肃穆的开营仪式,伴随着冬日清晨的第一缕暖阳开始了。孩子们认真聆听演讲、庄严宣誓,在接受校长授旗后,带着期待出发前往茶山南社。


列队集合,整装待发

陈彩虹副校长授予学生班旗
走进古村,在导游的带领下,孩子们近距离参观了百岁坊、谢氏大宗祠、谢氏家庙等古迹。他们有的竖起耳朵认真聆听古村名人历史,不时发出对古人智慧的感叹;有的化身小小记录员,记录历史知识;有的变成巧手小画家,临摹翘角飞檐、雕梁画栋。导学课所学知识与与历史的真实场景相结合,使孩子们真正领会历史给人类带来的无限荣光。

参观谢氏大宗祠


认真记录古村文化
游览完古村,孩子们意犹未尽,他们组成小队,通过定向越野搜寻自己队伍所在路线的目标点,并完成该目标点任务。定向过程中,孩子们互帮互助,发挥团队力量,在玩中学,收获了真挚友情和丰富知识。

整齐有序,向着目标进发

完成任务,开怀大笑
南山村尚存留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山泥公仔。泥公仔丰富的色彩,精致的造型,以及其背后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练泥、上模、上色,孩子们有模有样地按照学过的知识,制作自己独一无二的泥公仔。由学到做,从选色设计到上色涂染,孩子们在一步步的制作过程中对非遗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泥公仔的形象也深植童心。

孩子们和非遗传承人林暖钦爷爷合影

挥舞画笔,绘制小鱼

七彩小鱼展风采
一天的研学短暂而充实,孩子们在实践中经历,在经历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长。最后的分享环节中,孩子们畅谈研学收获,他们学习尊重他人、尊重文化、尊重生命,在体验中完成了成长必修的一课。

研学收获听我说
三、研学后:总结分享收获多
茶山南社研学一日游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但我们的教育却从未停下脚步。研学结束后,孩子们认真完成研学手册,将所见所闻所学记录在册,成为自己成长历程中的一笔知识财富。他们大胆想象,将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相结合,设计出精妙奇幻的今古房。




奇思妙想的今古房
踏青未必非看花,寻幽访古在身边。三年级的孩子们一起探访南社古村,寻觅莞邑历史,亦学亦行,在历史的宏大时空感受家乡悠久文化,领悟文化魅力,相信中华文化的种子会在他们心中永远深植生长。
撰稿:胡庆姝、朱晓岚
审核:谭 萍、周 颖
编辑:陈钰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