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党建与育人相融合,2020年12月29日下午,我校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及职工在阶梯二教室观看了电影《郭富山》。

影片《郭富山》讲述了1964年,49岁的会宁县四方吴镇林业员郭富山为响应毛主席“绿化祖国,消灭荒山荒地”的号召,背上铺盖卷,吃住在山上,23年间,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用最简单的铁锨、撅头、扁担等工具,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凭一己之力,用勤劳的双手,倾力倾心,成功种活了3.84万棵树木,移动土方4.2万立方米,造林125亩,使原本荒秃贫瘠的红嘴山变成了硕果累累的“花果山”,创造出了干枯岭植树造林奇迹的感人事迹,被党和人民尊称赞扬为“红嘴山上新愚公”。郭富山用生命竖起了绿色丰碑,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一心为公、忠诚担当、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我们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从郭富山十年如一日的种树事迹中汲取了教书育人的精神力量。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党员干部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或看法。
第二党支部张珊榕同志认为:“郭富山放弃个人利益牺牲小家也要维护国家利益,这种舍己为人的做法令我十分感动。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应该不计较个人得失,把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为国家培养有为青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党支部邱秀钿同志认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郭富山只能顾大家而舍弃小家。这正如广大教师群体,每天孩子没醒就要出门,回来时宝宝已经入睡。每项工作都是辛苦的,也是需要我们舍弃很多东西的,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心怀信仰,当看到学生成才,再辛苦都值得,正如郭富山看到自己苦栽下的树活了,这种幸福是溢于言表的。”
第二党支部陈文慧同志认为:“张老伯把苹果交给郭富山,这是精神的传承,是信念的传递教学工作正正就是传道授业的过程,除了知识的传授,品质的培养,信念的传承,一个也不能少。”
第一党支部王蕾同志认为:“学校好似土壤,儿童好似幼苗。只有不断改变土壤环境,增强营养,才能育好苗。只有不断调整学校环境,让其适合儿童发展,学生才能茁壮生长。”
第二党支部唐娟同志认为:“我觉得教学也跟种树是一样的,只要有希望的种子,我们就应该坚持,相信一定会开花结果。”
第三党支部罗彩珍同志认为:“面对学生一定要有耐心,他们就像浮土,需要我们用心用情去夯实。”
撰稿:陈 凤
审稿:蔡俊宁、赵浩波
编辑:陈钰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