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罗布泊腾起蘑菇状烟云,历史已经走过了54度春秋。马兰、核试验基地、8023部队,21基地……这些闪耀着无上荣光的名字,却因为当时的“核试验”是国家最高机密鲜为人知。2019年5月27日,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和学校党委学习计划,东莞外国语学校有幸请来了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廷芥教授,他为莞外全体在职党员们带来了一场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报告会,全体党员跟随着李教授,一起追忆那一段气壮山河,惊天动地的峥嵘岁月!本次活动由党委宣传委员孙军棵同志主持。

李廷芥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参与并负责了我国西北核效应实验,国家地下炸药库安全实验研究、大亚湾核电站及三峡工程等多项重大工程。李教授本次的讲座由“我国核试验历程”、“我的核试验经历”、“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些值得回味的轶事”、“马兰精神永存”等五个部分组成,让我们深入细致地了解了那个年代的环境,那个年代的艰辛,那个年代的人和事!

邓小平南巡时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什么有影响力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李廷芥教授用一组组解密的照片,一个个来自于60年代的真实故事,告诉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如何白手起家,凭借自己的艰苦奋斗,披荆斩棘,一步步跻身于世界核大国之列的。1964年10月16日,天空出现了闪电般的一道白光,一声巨响,一朵“蘑菇云”拔地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宣告一个曾经落后的大国正在迅速崛起。拥有原子弹,等于拥有了与强权国家对话的基础!
在会上,李廷芥教授结合自己与核试验的亲身经历,动情地讲述着自己与“核试验”的不解之缘。追忆年轻的自己白天做试验,晚上看专业书,经历了大漠戈壁的清苦而内心充实宁静的马兰生活;情真意切地缅怀“老王头”与“小李哥”如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知音情义。“邓稼先、王淦昌、郑哲敏、程开甲、于敏、钱七虎”李廷芥教授深情地喊着这些伟大的“核盾牌”铸造者,共和国的功臣,这些为了两弹一星事业,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科学家们。在场的观众肃然起敬,会议室传来了一阵又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在李教授引人思考,激人奋进的演讲中,一直强调马兰精神。什么是马兰精神,是一种热爱祖国,忠诚使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集力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李教授希望我们都能传承并实践马兰精神,一起让这个伟大的精神鼓舞着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得以实现!

宣讲会最后,东莞外国语学校全体党员起立,为李教授献花鼓掌,向他致意我们最崇高的敬意!和李教授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们相比,作为第一线最基层的教师,我们的工作是平凡普通的,但上升到人类命运、国家发展的层面上来看,我们每个人肩上都责任重大!学习强国,决不是不句空话。“把教育做好,让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我们将会把“马兰核试验”的故事传颂给一届又一届的莞外学生,让“马兰精神”永远被传扬!

撰稿:陈 凤
审稿:孙军棵、张 欣
编辑:陈钰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