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300元3小时_400元2小时快餐联系方式_400元2小时快餐联系方式

教学教研|宝莲灯里的数学密码——校本课程初一趣味数学

发布日期:2025-04-21来源: 作者: 点击数:


天雷降临,陈塘关的废墟之上,悬浮着一朵硕大的七色宝莲,花瓣层层舒展,每一片都散发着柔和而又坚韧的光晕。

七彩宝莲,重塑乾坤,逆天改命!当命运的枷锁束缚灵魂,宝莲绽放,重塑肉身,打破束缚,用信念与勇气,书写自己传奇!

你是否也曾被这一幕点燃?希望拥有像哪吒一样打破命运的勇气?

不妨来折一折这七色宝莲,它没有重塑肉身的本事,却能点燃你心中的热血,让生命再燃一些!

课程介绍

折纸是一门艺术,其中包含着很多几何中的数学原理。

东莞外国语学校初中数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选取学生熟知的、生活化的折纸艺术,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动手实践,体验翻折,感受对称,在制作七彩宝莲的同时,进行平面与立体的转换,运用轴对称等知识诠释折纸过程中每一步蕴含的数学原理,使趣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将数学课堂与实际生活相融合,让学生们重拾乐趣,深入数学、了解数学、玩转数学。

上周,东莞外国语学校初一年级在趣味数学课堂上开展了《折纸——制作七彩宝莲》的实践。

课堂实践

1.学习翻折步骤,动手折纸实践

2.小组合作,从平面到立体的叠合

3.成果展示,专属的七彩宝莲

4.个性创造,加上流苏,升级花灯

数学揭秘

(一)轴对称与对称轴:

每一步折叠都是对称性的实践;

(二)立体几何结构:

从平面到立体的转换,

理解棱柱、棱锥的拼接逻辑;

实践识几何

学生通过建构七彩宝莲的几何模型,实现了数学核心素养的立体化培育——折纸过程中对正多边形的边角量化,深化了平面几何向空间结构的转化认知;通过分层堆叠时顶点共面性的动态调整,完成了从二维展开图到三维拓扑变换的思维跃迁。这一融合STEM理念的教学设计,巧妙衔接传统文化意象,使严谨的数学推演与"莲生万象"的哲学隐喻形成双重认知图式。

合作促团结

课堂采取小组合作形式,分工制作花瓣,需要收集不同颜色的成员建立小组,共同完成七彩宝莲的制作。

明确分工:

有的同学负责折叠花瓣,有的负责拼接组装,有的调整色彩搭配,每个人都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角色。

沟通协调:

遇到问题时,组员们互相讨论、优化方法,比如如何让花瓣立起来,如何使灯体更稳固,如何调整花瓣间距等,锻炼了表达与协作能力。

共享成果:

最终的宝莲灯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同学们在合作中体会到"1+1>2"的力量,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视频教程

欢迎制作属于自己的七彩宝莲,愿心怀梦想,一路向阳,突破极限,收获成功!

通过制作一朵朵七彩宝莲,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在动手折叠的过程中提升了几何直观能力,也渗透了空间观念。为后续的几何学习作铺垫。此外,折纸与数学的融合也迸发了科学与人文的文化碰撞,莲花灯底座常采用正多边形结构,寓意祈福这也是几何美学的体现。

趣味数学课堂不仅乐趣无穷,也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落实,愿学生们手执数学之莲,奋发向阳,绽放自己的精彩。


撰稿:聂慧芬

初审:陈文慧

复审:汪丽丽

终审:黄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