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探讨教育教学成果凝炼的方法与策略,促进教育教学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东莞市汪丽丽教育家型教师工作站、东莞市汪丽丽名师工作室携手东莞外国语学校张宏杰名师工作室,于2025年1月4日在莞外行政楼三楼会议室联合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教育教学成果凝练”的主题研修活动。此次活动有幸邀请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杨润勇研究员为工作站和工作室的教师们作专业指导与点评。
活动伊始,汪丽丽副主任就我校初中数学“三层三阶:初中数学‘三会’核心素养课程开发与实施”项目,张宏杰老师就我校初中历史“创造更愉悦的学习体验:初中历史游戏化课程的创生与实践”项目进行了详细的成果汇报。这两个项目是我校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尝试,旨在通过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的革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与历史学习体验。


杨润勇研究员在点评环节,首先从宏观层面阐释了“教育教学成果”的内涵,明确指出成果概要的写作应包括“核心问题、改革方案、落实过程、科研引领、标志性成果、校内应用和校外推广成果”七个要点。他特别强调,成果标题是问题的学术化表达,而问题又是任何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随后,杨润勇研究员对两个项目的标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指导,以确保其精准传达成果的核心内容与价值。

互动答疑环节现场气氛热烈,教师们踊跃向杨润勇研究员请教教育教学成果申报、课题申报等方面的疑惑。研究员耐心解答,为教师们提供了诸多宝贵的建议与思路。例如,在课题申报方面,他指出课题研究应紧扣“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以问题为逻辑起点,凝练出具有科学性、规范性与创新性的选题,并做出严谨的论证。杨润勇研究员强调,要突出教育教学成果的成熟、成型、成功、成效,老师们必须要有文献意识、理论意识、课题意识、成功意识及方法意识。这些指导不仅为教师们解决了实际问题,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事虽难,做则必成。此次主题研修活动成果丰硕,为后续教育教学成果的申报指明了方向,拓宽了教师们的视野。未来,东莞市汪丽丽教育家型教师工作站、东莞市汪丽丽名师工作室、东莞外国语学校张宏杰名师工作室将继续以此次研修为契机,深入探索教育教学实施路径,不断提升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能力,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水平高质量发展。

撰稿:向 梅
初审:张宏杰
复审:汪丽丽
终审:黄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