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掠夺了无数鲜活的生命,也在无形中蚕食着我们的心灵。为提高我校教师对疫情下心理危机的识别能力,增强对危机的敏感度,提升心理危机干预技能,2020年6月4日,广东省尹效登名校长工作室邀请东莞理工学院苏亚玲教授作心理教育专题报告《教师心理情绪的自我管理及学生心理危机的应急处理》。东莞外国语学校全体教师聆听了此次讲座。本次会议由学生处孙军棵主任主持。

专家介绍
苏亚玲教授: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高级考评员、国家心理咨询师、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华南师范大学)首席专家、广东省教育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心理专家、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区域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东莞理工学院心理中心主任。



讲座一开始,苏亚玲教授就指出国家大数据统计下的我国在校学生的心理危机现状,数据显示,今年这个疫情,严重加剧了学生的心理问题。苏教授给莞外全校的老师敲响了警钟:心载阳光,再谈教育。

作为老师,我们都希望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但当发现学生出现了不良的抵触情绪;知道“父母和孩子在居家隔离的时候,成为了敌人”;甚至出现有生命危急的苗头,我们该做什么,怎样才能阻止悲剧的发生呢?苏教授以一个个真实的例子提醒老师们:“不要盯着症状,要盯着症状背后的原因”。苏亚玲教授通过多个自己亲自处理的常态的、偏态的、甚至变态的实际案例,多方面给我们展示和讲解,全面概括可能出现的青少年危机事件和正确的应对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到用心“聆听”,也就是我们心理咨询中的换位思考和共情。但值得注意的是,“指令式的共情是没有用的,一切的心理干预从舒适接纳的关系开始”,而聆听不仅仅是聆听当事人、或者只聆听孩子,我们同样需要聆听父母,聆听的目的是更好的了解当事人的内心需求,然后做好中间调节,不去评价与批评,这样才能赢得家长和孩子的信任。

面对疫情,焦虑的不仅仅只是学生,只是家长,作为普通人的老师们也同样会焦虑,会无力,会悲伤。苏教授面带微笑,很温和地说:“接纳我们的情绪吧,老师们!不要“被坚强”,学会放松,享受,注意休息,运动,在自己疲惫不堪的时候,要按下暂停键,找适当的途径去宣泄,而后渐渐学会宽容!”

苏教授精彩的讲座结束后,我校尹效登校长真诚地感谢了苏教授,同时分享了他自己的心得感悟。尹校长希望莞外的教师们都能快乐工作,快乐生活。把工作当成游戏,享受它,如果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那也有勇气卸下沉重的心理包袱,重新开始。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健康是能够跑完全程的关键,殷切叮嘱老师们注意好自己的身心健康。最后,关于教育,愿每个老师学一点心理学,更懂得自己和学生的心理,更明白人性,因材施教,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引导。尹校长的话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老师们的心灵。

东莞外国语学校作为东莞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把学生心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不断探寻更为科学合理、创新实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苏亚玲教授这次给我们带来的一场非常实用的疫情下危机干预应对操作讲座,也给我们当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醍醐灌顶的启发。我们全体教师将带着苏教授传递给我们的“爱与关怀”,把春天的明媚,夏天的热情,也传递给我们可爱的学生们,陪着他们沐浴阳光,沐浴风雨!

撰稿:陈 凤
审稿:魏德才
编辑:陈钰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