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东莞外国语学校初中化学科组张华老师的示范课《身边的化学物质—“化”说二氧化碳》在第33场南方教研大讲堂展示后,11月25日下午,初中化学科组的全体成员全程在线观摩学习,积极参加了第58场南方教研大讲堂高端研修活动。

南方教研大讲堂第58场—“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化学学科教研基地教学展示活动”举办并在中国教研网、触电新闻、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广东教育Plus、粤教研、广东教育传媒、中国移动和教育、粤教翔云直播平台等平台进行同步直播,截至活动结束,点播量累计58.39万。
本次活动聚焦一线教师在实施2022年版“新课标”的现实困惑,结合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化学学科教研基地(中山、韶关)的实践经验,通过两节初三化学课例(1节常规课、1节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展示,探索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核心素养、学业质量和课程内容等要素之间的关联;二是基于学业质量标准进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和实施。

活动邀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胡久华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郭元祥教授、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中学化学教研员邱惠芬老师和韶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化学教研员刘玉强老师以及全省各地的一线教师共同参与,通过课例展示、专题讲座、研讨沙龙、专家点评、专家报告等环节,在传递理念、分享观点、剖析课例的同时,为一线教师提供易借鉴、易操作、易推广的“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教学实践路径、课堂评价视角与策略,发挥教研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专业支撑作用。

韶关一中简亮老师《水的组成》课例展示

中山沙溪初级中学庞刚志老师《生活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课例展示


课例展示后,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中学化学教研员邱惠芬老师开展了《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设计——以两节课为例》的专题讲座。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郭元祥教授开展了《学业质量标准的课堂生成》专题报告,旁征博引地分析核心素养统领下的学业质量标准和促进提升学业质量的课堂生成。程俊老师用三句话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概括总结:一、核心素养培育不是口号,可以达到;二、学业质量标准并不神秘;三、学业质量标准需要落地,才有意义,期待一线老师共同追求教育的艺术。

初中化学科组研修现场
从33场到58场,从参与磨课到在线研讨,南方大讲堂让东莞外国语学校初中化学科组的老师们实现了快速成长。如何在课堂中发展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如何落实学业质量体系及评价?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打造更符合莞外校园文化和学情的初中化学课?科组老师在教研中不断探索方向。
化学者,化合万物,学无止境!教研不是一句口号,是我们每位一线化学教师的职责与使命,是学生内化于心的能量、外化于行的成就,是化学教师实现课堂幸福感的彼岸。
撰稿:初中化学科组
审稿:梅淑萍
编辑:张欣、杨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