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海广袤无垠,波澜壮阔;“研”途星光熠熠,照亮前行。教育之树,因教育者的执着耕耘与默默坚守而愈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促进两校之间的友好合作与交流,12月16日至18日,广东省茂名市博雅中学的一支精英教师团队,怀揣着对教育的无限热忱,踏上了前往东莞外国语学校的交流研修之旅,共同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交流盛会。
深度探访,领略莞外魅力
在东莞外国语学校行政与教师团队的热情引领下,博雅中学的教师们踏入了这所充满现代气息与人文情怀的校园。他们漫步于宽敞明亮的图书馆内,被那浩如烟海、琳琅满目的书籍深深吸引,深切感受到了莞外对于知识传承与文化积淀的高度重视。随后,他们走进了现代化的美育室,眼前一幅幅由学生亲手创作的艺术作品,不仅展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更让教师们惊叹于莞外对于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培养。驻足观赏小学生管乐团的表演,那悠扬动听的旋律如同潺潺流水,拂过每位教师的心田,让他们深切感受到莞外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郁的艺术气息,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殿堂。





专题研讨,共谋教学策略

12月16日上午,东莞外国语学校初中历史科组长张宏杰老师以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带来了《“双减”政策下历史沉浸式作业的创新设计与实施》专题讲座。张老师阐述了莞外初中历史科组如何紧跟“双减”政策步伐,依托国家课程,兼顾学生个性化需求,精心策划了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沉浸式剧本解谜书作业。这一创新作业形式不仅大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在培养探究精神、激发创新能力及提升综合素养方面成效显著,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张老师还分享了莞外历史科组一系列沉浸式纸笔作业和实践作业,如“人生如梦”剧本创作、“新文化运动”热搜榜探秘、“劳动场景创意模仿”以及“舌尖上的历史”等,这些作业以沉浸式体验为引领,拓宽了作业设计的视野,增强了历史作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为学生打造了一个更加生动、愉悦的学习空间。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每一次思想的碰撞都能激发出璀璨的火花。初中物理科组长张燕老师带来的精彩专题讲座——《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策略研究》。张燕老师,凭借她深厚的教育积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前沿的研究成果,为在座的教师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教育新高地的大门。

讲座中,张燕老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生动诠释了核心素养的深刻内涵及其在现代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她不仅从理论上深刻剖析了核心素养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中的关键作用,还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教学案例,精彩展示了如何将核心素养巧妙融入日常教学的点滴之中。张燕老师还慷慨地分享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既是对她多年教学智慧的结晶,也是对教育真谛的深刻领悟,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张老师的分享,宛如一场教育理念的洗礼,又似一场教学实践的盛宴,让在场的每位教师都深受启发,收获满满。
讲座结束后,两校教师围绕讲座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碰撞思想,共同探索教学方法与策略的优化路径。随后,教师们还随机观摩了莞外教师的常态课,通过实地观察与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策略的理解与运用。
课堂盛宴,共享教学智慧


初一年级,余晓杨老师的展示课《北朝政治与北方民族大交融》,在民族交融单元主题下,整合教材,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线,暗含民族交融,通过改革背景、内容及影响,串联淝水之战与政权更迭,彰显魏晋以来民族交融的深化历程,这是一种双向的、发生在各个领域的民族大交融,影响广泛而深刻,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为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奠定基础。课程史料丰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能力。


初二年级,向梅老师的展示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落实了历史学科“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要求,以抗战内容为明线,东莞东江纵队抗战史为暗线,通过多元史料,让学生深刻认识抗战胜利的意义及胜利的关键所在。结合地方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贴合学生生活环境。最后利用中共七大与国民党六大关于战后道路的不同选择为下堂课设置疑问。课堂关注学生学情,史料丰富,学生积极参与,有效落实唯物史观与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初三年级,叶晓峰老师的展示课《从〈南京条约〉看近代中西方的“得”与“失”(1840-1864)》大单元复习课,围绕《南京条约》的历史影响,整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容,以‘近代中西方得与失’为明线,凸显西方掠夺、清政府腐败及民族觉醒;同时挖掘历史事件联系,揭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在联系。最后以整体视角思考中西方这一时期的“得与失”,勾连起后续中国救亡图存、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等史实。既注重基础知识又注重拓展,紧扣考纲要求,落实提升了历史核心素养。


郭苏慧老师的《安全用电》一课,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实验和贴近生活的案例讲解,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她运用实物模型、动画演示等多种工具,将抽象的安全用电知识直观化,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掌握基本技能。

余新茂老师的《家庭电路习题课》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通过精选习题,巩固学生知识,并引导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上,余老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勇于提问,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活力。

蔡芝芝老师的《从永磁体谈起》一课,则以永磁体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索磁学的奥秘。她通过丰富的实验演示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了磁性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引导学生思考磁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蔡老师的课堂充满了趣味性和启发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到了磁学的魅力。

评课交流,同筑提升之路
善学者明,善思者智。课后,茂名市博雅中学的老师们对莞外老师的展示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一致认为,几位授课教师综合素质高,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科学合理,以学生为中心,方法运用得当,问题设计富有深度,层层递进,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他们也高度赞扬了莞外历史和物理科组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上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成果。




教而有研则深,研而有悟则进。此次学习交流活动不仅促进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深入交流与碰撞,更在教师们心中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信任。通过共享教育学习方法和经验,教师们对教学新趋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莞外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继续深耕教学教研领域,提升课堂魅力,共同点亮学生的成长之路,携手共创教育的美好未来。
撰稿:鲁丹丹、王 晨
初审:张宏杰、张 燕
复审:魏德才
终审:黄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