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小学部引入全课程已超过五年,始终坚持以儿童为本的全课程理念,关注儿童成长需求,回归到儿童本身。6月26日,东莞外国语学校小学部迎来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全课程总结大会。本次活动由麦敏老师主持。总结大会不仅回顾了本学期的教学成果,还展示了学生们在全课程学习中的多彩表现,通过丰富的展示和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全课程的教学理念和实践。
主持人:麦敏老师
三年级:阅读,一段华美的旅途
三年级孩子共读《亲爱的汉修先生》,穿越导读、分享与汇报的课堂,书写了小烦恼、小美好与小期待的纯真篇章。母亲节之际,他们巧手制作礼物送给妈妈,将爱融入每一笔、每一划。手抄报、思维导图与异形卡,记录了他们阅读的点滴感悟;将阅读融入文章,则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此次阅读之旅,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培育了情感与智慧。孩子们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用文字书写成长的篇章,为未来的人生之旅描绘出绚丽的色彩。

分享人:谭景洋老师
四年级:寻找成长的魔法 开启十岁成长之旅
四年级的孩子们在《秘密花园》的陪伴下,踏上了一段神奇的“魔法”之旅。在导读课中,他们打开了通往神秘花园的大门,与书中那些与众不同的角色成为朋友。他们精心制作了主人公的成长魔力档案,记录着每一个令人惊叹的转变与成长。值此母亲节之际,孩子们以诗为媒,用充满魔力的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深深喜爱。同时,他们也绘制了自己的成长图,用色彩和线条勾勒出自己的成长轨迹。5月,四年级以“成长礼”的方式见证孩子们的成长。希望孩子能通过丰富的课程寻找到成长的魔法,跨过成长门,继续勇闯成长路!在《秘密花园》的魔力之下,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了滋养,未来的道路也因此变得更加光明与宽广。

分享人:许真榕老师
五年级:童眼看华夏,回眸五千年
五年级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历史,组织了《上下五千年》的阅读活动,并引导学生使用“项目式学习手册”梳理历史脉络、探讨问题、发表观点。学生们通过阅读、研究与讨论,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优秀,培养了历史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同学们根据兴趣分组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等课题,撰写了详细的“历史文化研究报告”。此外,综合“遨游汉字王国”学习内容,我们设计了“汉字真有趣”和“我爱你,汉字”活动,并组织了手绘汉服设计。学生们了解汉服特点后,创作了精美图案,展示了创造力。项目还包括春秋争霸会、汉韵风华会等六个游园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历史。
整个过程中,学生们兴趣浓厚、参与度高,合作学习促进了成长和友谊,取得了丰富多样的高质量成果。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分享人:吴兴妍老师
六年级:一班一书,一卷一城
六年级的“行读无疆”项目学习再度启航。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语文备课组开展了“一班一书,一卷一城”的课程,通过《名家笔下的老城市》系列丛书,学生们深入探索十二座中国古城,感受其历史文化与精神。各班级通过阅读、讲解和技术研究展开项目学习:601班来到泉城趵突泉旁邂逅济南二安;602班共读鹭岛厦门,漫步于凤凰木下;603班利用3D打印重现苏州园林;604班共赴武汉黄鹤楼与文人墨客一决高下;605班徜徉重庆领略红色文化之城的魅力;606班创新制作的川剧脸谱等。学生们不仅领略了城市的风光,还深入了解了各地的民俗文化,通过这些活动,他们不仅了解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也感受到了城市与人的深厚联系,揭开了人与城市的独特秘密。

分享人:林娟玲老师
紧接着,科组长王成莲老师高度赞誉各备课组,用四个“最”字精准概括:三年级“最高效”,四年级“最认真”,五年级“最善于提炼”,六年级“最具千姿百态”。尽管风格各异,但各个备课组共同点是阅读与课程内容高度契合,深入挖掘学生成长感悟,实现跨学科融合。王老师建议,全课程应追求更恰切的活动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魅力。同时,课程应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深入挖掘语文核心要素,完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科组长王成莲老师总结
活动最后,陈彩虹副校长对各个备课组的点评充满了肯定与期待。她赞扬大家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我们的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努力组织各项活动,这些行动彰显了团队的凝聚力与力量。她进一步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各备课组能够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班级特色以及年级的实际情况,推荐更多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籍,从一本书走向更广大的世界,既有精神的底色也有行动的力量。

陈彩虹副校长总结

颁奖仪式

科组合照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宇宙,我们对其了解十分有限。要创新课程,必须研究儿童,理解他们的需求、兴趣和发展规律。项目式学习从儿童出发,回到儿童本身,提供丰富、多样化的学习世界,尊重个性,关注全面成长。项目式学习融合艺术、科学、社会实践等,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和谐的教育生态,帮助孩子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成就自我。
撰稿:邓璐、过湘
初审:王成莲、吴玉君
复审:谭萍
终审:吕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