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外国语学校自开办以来,一直关注不同层次学生需求,注重建设高品质课堂,现已形成博雅、格致、行知三大课程体系。
为更好贯彻落实“双减”相关政策,莞外以国家课程为基础,结合校本课程体系,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优化作业形式,通过设计多元、多层次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日迈月征,朝暮轮转,壬寅虎年如约而至。来自于民间大众,植根于家家户户,贴春联是新春佳节中具有持久和蓬勃生命力的传统习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对联从诞生那天起,就以其丰沛的文化润泽着炎黄子孙,伴随着华夏文明日益茁壮。
东莞外国语学校初中历史科组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优化作业设计,倡导学生用甲骨文书写新春对联。甲骨文是中国古老的一种文字,因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甲骨文是中华先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标志。初一级的同学在第一学期已经学习了甲骨文的起源,透过甲骨文了解到了远古时期的社会状况。传统并不遥远,当学生用甲骨文书写对联时,笔画从学生笔下自然舒展,经过墨汁的渲染,犹如一幅幅散发幽幽清香的写意画,在历史与现实中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莞外历史科组对学生上交作品的初评和终评,获奖名单如下:



孩子们精彩有趣的作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东莞日报的“i东莞”APP和东莞市教育局慧教育微信公众号都对我校的甲骨文对联作业进行了报道。


写春联作为传承得最好的一个文化习俗既可以表达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是文化底蕴的一种显性表达。我们希望孩子们一方面能提升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历史课程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可以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不用沉溺于题海。”东莞外国语学校历史科组长、东莞市初中历史学科带头人张宏杰老师告诉东莞日报记者。
坚定文化自信,让中华文化得以传承且历久弥新,通过书写甲骨文对联,学生们感受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一副副甲骨文对联,承载着学生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着学生对历史文化深厚的情感,让历史与现实碰撞出智慧之光,让传统与未来脉搏相连,让学生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感受中华民族的魅力。
撰稿:鲁丹丹、张宏杰、何洁宜、张 悦
审稿:梅淑萍、汪丽丽
编辑:杨 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