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外国语学校自开办以来,一直关注不同层次学生需求,注重建设高品质课堂,现已形成博雅、格致、行知三大课程体系。
为更好贯彻落实“双减”相关政策,莞外以国家课程为基础,结合校本课程体系,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优化作业形式,通过设计多元、多层次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初中物理案例——“微”实验作业案例
“双减”背景下,我校初中物理科组开展系列物理“微”实验探究性作业,有效构建物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师精心设计的“微”实验作业,改变了仅以纸笔呈现的作业传统。物理实验承载着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基因与生长点,学生通过完成“微”实验作业,深度体验物理观念的发生过程,体悟物理学习的方式方法。“微”实验作业,形“微”而神不“微”,形式微小,但是内涵丰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科视野,完善了知识体系,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物理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魅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
部分同学的录制展示

周德梁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教师点评:周德梁同学利用生活用品大胆思考,创新设计实验论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唐兴植 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师点评: 唐兴植同学利用生活中的放大镜进行探究实验,用白纸做光屏,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探究,详尽阐述凸透镜成像规律,具有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

刘斯柏 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师点评:物理来源于生活,刘斯伯同学细心发现生活中的凸透镜和平行光源,善于思考,大胆创新实验,研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吴康睿 光的折射
教师点评:康睿的实验现象明显,拍摄角度易于让同学们看出筷子在水中发生“弯折”的现象,讲解清楚。

欧阳烨睿 折射现象
教师点评:烨睿取材于自己喜爱的玩具,钢铁侠浸入水中的部分,放大效果明显,让我们很容易理解了玻璃杯中水对钢铁侠起到的“放大镜”作用

付奥 影子的形成
教师点评:付奥同学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现象取材于生活,影子的形成就是“光在均匀介质沿直线传播”的有力证据。

黎明辉 琴弦与音调
教师点评:黎明辉同学细心观察生活,不仅能用吉他演奏出美妙乐曲,还能讲解其发声原理。

肖博涛 叶晓斌 聚光取火
教师点评:肖博涛、叶晓斌通过实验探究,调整角度,尽量使放大镜正对太阳光,调整纸张与透镜间的距离,让纸张在1分钟内快速燃烧起来!
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视频展示:
视频1:李欣蓉 用玻璃碗演奏乐曲的奥秘 江雪瑶 生活中的光学 谢嘉琳 探究小孔成像和小孔形状的关系
https://v.qq.com/x/page/d3310rkphfx.html
视频2:黄子昊 磁化和去磁 方正阳 会唱歌的玻璃杯 刘恺儿,凌庆儒,徐子馨 估测长度
https://v.qq.com/x/page/y3310ro2jir.html
视频3:董馨瑶,赵立扬 影响装水瓷碗音调的因素 李能昊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丁咏棋 探究影响吉他弦音调的因素
https://v.qq.com/x/page/a33102g578a.html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手段。实验无大小,管用就是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身边随处可见的碗、玻璃杯、水、硬币、蜡烛、心爱的吉他、玩具人、磁铁等等物品都是“微”实验的器材,这就是我校“微”实验作业的魅力所在,将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设计与实验、分析与论证、现象重现等过程,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同步统一,让作业从内容到形式变得更有活力、更有意义。
“双减”政策的落实需要每位教师的智慧参与 。如何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是我校初中物理科组不断思考和实践的方向……
撰稿:阚显鹏、胡颖瑜、郭苏慧、张 燕
审稿:梅淑萍、汪丽丽、张宏杰
编辑:杨 笛